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首轮旧城改造项目全面收官——

5个100%从何而来

俯瞰湖城 市建设局供图
征收签约 宁杰 摄
房屋评估 宁杰 摄

  湖城上塘片区旧城区改造项目(东块)现场办一张办公桌前,来自市建设局的项目联络人陈涛,正在对26户被征收对象信息作最终校对。

  “所有被征收对象都在签约期限内完成签约,7月18日起启动搬迁。”随着上塘地块签约工作全部结束,陈涛终于松了口气,开始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上塘片区东块也成了今年以来继保健巷片区、震远同地块、酒厂弄片区、一字桥地块、上塘片区西块、车站小区之后,中心城区第七个完成签约的旧城区改造项目。

  时钟回拨。今年1月17日,湖城全面启动新一轮旧城改造,7个片区、1427户家庭、180个日夜,时间紧、任务重,住户涉及面广、利益诉求复杂,我市征收工作组如何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完成大量征迁任务,助推城市建设提速增效?

  文/记者  宁杰

  征收为了什么

  要完成征收,首先要知道征收是为了什么。

  《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新里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城市更新是对城市中某一衰落的区域进行拆迁、改造、投资和建设,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功能性衰败的物质空间,使之重新发展和繁荣。

  湖州城市更新的方向之一,便是以房屋征收为支点,撬动旧城改造,从而应对土地存量时代考验。

  本轮启动房屋征收的7个片区,正是群众口中的“老破小”,虽然占地面积普遍不大,但与周边现代化的建设形成鲜明对比。“就像坐落在建设路与东街之间的震远同地块,建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涉及被征收对象仅38户,是目前已启动项目中征收规模最小的地块。”市建设局项目联络人吴笑笑说,旧城改造就像在做微创手术,对城市“病灶”精准开刀,以提升旧城区发展活力。

  “我们就一直在等征收的消息,现在总算如愿了。”4月22日,保健巷片区旧城区改造项目首日签约现场,赶来签约的沈连宝感慨万分。32年前他因工作调动,搬进了保健巷片区一间40平方米的房屋里。在湖城中心地段入睡,每天叫醒他们一家的是车水马龙的喧嚣。

  可随着城市发展进程不断加快,这个为42户家庭提供了安居之处的小区和很多老城片区一样,渐渐“行动变慢、长满皱纹”。直到去年,这里更是被列为危房,由当地政府对居民进行紧急腾空。

  老旧、衰败、逼仄的居住空间,一直以来都是老城区居民的一块心病。由于建设年代较为久远,一些老旧小区的燃气、供水、排水等基础功能已跟不上当下的需求,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事实上,如果仔细盘点本轮旧城区改造项目所涉及的房屋,就会发现所有建筑均为老式五孔板楼房,其中甚至有1幢D级危房。

  “对老旧房屋进行征收,不仅是城市发展需要,也是对群众安全的深入考量,更是推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也是本轮旧城区改造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7个片区中有5个签约率达到100%,1427户家庭中共1423户完成签约。6个月来,征收工作组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

  如何快速推进

  5个100%,从哪里来?

  自上海搬来湖州独居10余年的陈风霞老人,用两个词语道出了原因——“阳光”和“暖心”。

  什么是“阳光”?是征收全过程的不隐瞒、讲清楚、守信用。“征收的每个条款,工作人员都对我讲得很清楚,到哪一环节了,涉及什么内容全都有章可循。大家的标准都一样,不怕自己会吃亏。”

  怎样算“暖心”?是为出行不便等有实际困难的被征收对象提供倾情服务。“我已经80多岁了,腿脚不好不轻易出门,平时买菜都要邻居帮忙带。征收启动以来,都是他们主动上门,没让我跑一次。”

  在平衡房屋征收天平过程中,总有人会疑惑,1427户家庭的分量到底有多重?当镜头转向“有求必应”的征收队伍时,答案不言而喻。自本轮旧城区改造项目启动以来,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街道和社区干部160余人主动上门,把政策讲透、把补偿算清、把原则亮明、把底线坚守,坚持全程公开、透明、阳光、规范的同时,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给众多被征收对象吃下定心丸。

  就像车站小区被征收对象邓女士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很多事情我们也不懂,但无论什么时候问工作人员,都能及时得到清楚回复。”

  房屋继承权公证,是旧城改造项目绕不过去的话题。今年元宵节刚过,邓女士就曾带着一本房产证、两张身份证明,来到车站小区征收项目现场办,向驻点公证人员咨询公证流程。由于此次被纳入征收范围的房屋在其父母名下,两老又均已离世,现由邓女士兄弟姊妹4人共同继承,因此须做相关公证。

  “您可以先去市民服务中心户籍窗口打印您父母的死亡证明,再去……我们加下微信,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我。”在公证人员详尽的讲解中,邓女士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原来还以为做公证很麻烦,你这么一说就简单多了,真是太感谢了。”她笑着说。

  “早晚签字都一样,我们都很放心”“评估报告写得清清楚楚,全程公开透明”……这些是签约过程中被征收对象说得最多的话,也饱含着所有群众对“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标准贯始终”的最大信任。

  公私同时兼顾

  当然,做好征收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满足群众利益诉求这一标准,对国有资产负责同样重要。

  占地面积达260平方米的酒厂弄3号,是酒厂弄片区旧城区改造项目征收范围内的重点地块。虽一直为人所用,但因建成年代久远,其土地权属难以厘清。直到酒厂弄片区启动旧城改造,征收工作人员才被“这块地到底归谁”这一问题打了个措手不及。“使用人说归个人所有,可他拿不出任何证明。涉及国有资产,可不能稀里糊涂了事。”项目联络人王国成说。

  为厘清土地权属,王国成带着两名工作人员,接连两个月“泡”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档案馆、市房总集团等多家单位的档案室里,在一堆堆没有目录的旧档案里筛查信息。“最终我们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档案室里查到,酒厂弄3号已在1997年由政府土地收储。”得知避免了33万余元国有资产流失,在那一刻,项目组全员不禁欢呼。

  “对国有资产负责,也是对旧城区改造项目负责,归根到底是对人民负责、对城市负责、对未来负责。”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所有旧城区改造项目都严格按照《湖州市市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进行补偿,并在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基础上,以严格政策与适当提高标准相结合为原则,对补偿标准设置了上下限。

  下限,是按同地段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结合被征收房屋的区位、用途、结构、成新、建筑面积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上限,是除房屋价值外,奖励最高为房屋评估价的20%。“设置上下限,能在不过高增加征收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被征收对象改善居住条件。”该负责人说,不仅如此,针对房屋征收过程中关注较高的评估工作,我市也出台了统一标准,“小到一块瓷砖、一个窗帘盒……房屋中基本存在的各类装修都按材质明码标价。如果遇到假山等特殊材料,我们也会根据市场询价结果进行相应评估确定。”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这正是外界对湖州的印象。“美丽”何所在?在城市愈加强劲的发展实力,在城市愈发蓬勃的产业活力,在城市愈显口碑的环境品质……旧城改造带来的城市有机更新,正是实现湖州“更美丽”的关键钥匙。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今年首轮旧城改造项目全面收官——~~~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5个100%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