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见》市民观察团走进吴兴

来这里,遇见“新青年”

观察团成员调研了解西塞科学谷规划建设情况。 本版摄影 吴拯
观察团成员参观高新区创意生活广场项目。
观察团成员在飞英街道参观了解旧巷文创改造情况。
观察团成员在风华·万达广场项目现场了解工地建设进展。

  记者  张璐

  你认为的新青年城市是怎么样的?去年,吴兴区提出建设“青年人喜欢、喜欢青年人”的新青年城市理念。8月23日上午,我们《看见》市民观察团的观察员一行前往吴兴,去遇见属于“新青年”的文创新生活。

  新闻背景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

  近年来,在湖州加快打造“青创新城”的背景下,吴兴区政府全力推动以东部新城为主体的“新青年城市”发展,加速构建更有利于吸引青年、留住青年、成就青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依照宜学、宜游、宜恋、宜居、宜业的“五宜”总定位,打造融合学习、技能提升、就业创业、生活安居“四维一体”的人才链服务体系,努力朝着打造一个“青年人喜欢、喜欢青年人”的新青年城市目标而奋进。

  书香藏韵

  我们的第一站是还在试营业的飞英街道城市书房项目。

  “原来这个小巷子叫北宁长巷里啊!”观察员们一下车就拍起了照片,你别说,从巷子口到书房,一路上都藏着不少小亮点,粉红色的邮箱,电话亭设计的休息间,一排黄色的长椅……书房的门头设计成了三本开合的书,远看像是山峦起伏。

  “这个造型我们是模拟了‘人’字的形态,寓意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同时三‘人’造型也寓意着‘三人行,必有我师’……”飞英街道党工委委员章诗雨在现场介绍,市民来到这里不仅可以免费阅读书籍,还可以感受不一样的书韵文化,他们以“博览宋雅·书韵飞英”为主题,内部置景采用宋韵主题美陈,一进门就能看到一架古琴,后期可以作为琴会展示,二楼还有点茶文化墙和诗词展示区等,三楼则是学习交流区,可以做一些小型的读书分享会等。另外,他们还引进了第三方巷往书啡(柴房咖啡分店)来运营。

  “这里还是挺符合我们年轻人的阅读习惯的,既可以打卡拍照,又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看看书。”观察员陈希说,在这里,会感觉城市书房的设计越来越有新意,功能性也在不断增强,比如这里还有夜间的便民事务办理区。“不过,我提个小建议,酒香也怕巷子深,这么好的环境和设施,如果没有全部利用起来就可惜了,所以可以考虑前期做一些引流的活动,特别现在是暑期,搞一些亲子阅读活动或许可以引流。”

  筑巢引凤

  离开飞英街道,我们来到了第二个点位——位于高新区的青创工场项目工地。

  “目前我们的工期提前了10个月,预计年底可以完工……”吴兴区人才产业集团房建管理部经理严相金为观察员们介绍,青创工场位于高新区创意生活广场内,项目东侧临近湖州东部车城产业园,周边多为科技创业园及工业制造厂房。项目根植吴兴产业发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校企合作为牵引,通过构建“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人才培育体系,推动建立工学融通为节点、产教融汇为支点、产才融合为重点的推进机制,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资源要素集聚融合,打造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记者在现场的展板上看到,目前已有10个项目通过综合评审会签约入驻,项目包括人工智能信息化管控水产养殖研究、物流自主移动机器人控制与调度等领域的团队。

  “刚才问了负责人,这些新青年创业团队入驻以后,除了工作,吃住、娱乐都有,确实是花了心思来留住这些高科技人才团队的。”观察员徐丽娜表示,年轻人要创业不容易,搞创新就更难了,现在这里有这么好的场地和平台,对于创新创业的年轻团队来说,是机会更是挑战。

  聚才引智

  相对于还在建的工地,我们的第三个点位——太湖实验室项目,已经初具规模,蝴蝶展翅形的建筑布局,象征着科技为城市发展带来的蝶变。

  它坐落于湖州丝绸创意产业园内,是吴兴区人民政府联合暨南大学、乌克兰国立冶金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主要承担组织制定实验室及相关研究院建设规划、科学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相关科研工作。

  “虽然知道湖州有很多科研团队在做创新,但是看到这些成果展示,还是蛮震撼的。像是这款纳米地暖,他们介绍说比现有的地暖更节能、使用寿命也更长,而且在北方的部分城市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观察员朱雄明觉得,虽然这里还有很多的科研成果没有大批量的生产和投放市场,但是能看到有团队在研发,并且一步步转化到实际生活中,那就有了期盼。

  据现场的项目讲解员殷家琦介绍,截至目前,太湖实验室已入驻研究院4家,分别是浙江工业大学湖州数字经济技术研究院、暨芯集成电路产业研究院、湖州市吴兴区核源金属新材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学湖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未来,他们将重点围绕泛半导体、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方向,打造吴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升级的战略支撑。

  风华正茂

  “要发展新青年城市,就是要以文兴业,而要留住这些人才,软硬件的配套肯定要跟上。”来到我们最后一个点位——风华·万达广场项目的工地上,观察员赵永辉有感而发,对照展板上的住宅区域,眼前已经在进行外立面建设,商业区主体也在建设中,周边配套还有教育和医疗资源等。

  该项目位于南太湖大道与吴兴大道交叉口,建筑面积约16.8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6.8万平方米、地上商业综合体(约7.5万平方米、地上金街约2.5万平方米,是“打造新青年特质东部新城”时尚板块的标志性点位。

  记者注意到,根据展板上的介绍,这里建成后可以满足区域内人群的商业、办公、居住、餐饮、娱乐等多种消费需求。

  “作为湖州市高标准商业综合体项目之一,这里也是吴兴东部新青年城市在建规模最大、业态最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风华·万达广场项目负责人崇加琦向大家介绍。

  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补缺东部高铁新城商业中心,完整构建吴兴区新青年城市东西向商业带的布局,加速新城的蜕变,打造城市的又一个新“中芯”。

  看见有感

  陈敏军:

  作为新青年城市,这里的一切都是照着青年们喜欢的模样在打造。不过我觉得基础配套留住人,这只是第一步,怎样以人为本,留住人心才是关键。比如,新青年最急难愁盼的是什么?

  吴荣凤:

  我之前是老师,所以对城市书房很感兴趣。目前它这里还在试营业,所以硬件配套设施都比较好。我比较担心它后续的使用率能否让作用发挥到最大。这一方面可能需要广而告之,另一方面也需要书房本身的管理者做好日常管理。

  魏力:

  我对太湖实验室项目比较感兴趣,虽然现在还是初期,但是我觉得后续可以考虑加深和更多高校的合作,尤其是一些重点院校、重点项目的引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和实现更多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真正服务生产和生活。

  赵永辉:

  风华·万达广场项目对于区块周边的老百姓来说,确实是方便了很多。不过,考虑到周边五公里外还有商业体,所以建议未来招商运营时,要考虑一下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

  徐敏:

  我对太湖实验室里的那些科研产品很感兴趣,比如智能门锁,它就很贴近生活,也很实用。但现在市场上好像还买不到,至少没有普及。希望以后这些科研产品转化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杨元棠:

  城市书房给人整体感觉都很好,就是有个小建议,儿童阅读区的桌椅可以做一些防撞条,因为小朋友即便是看书,可能也会频繁地跑动,万一摔倒,磕到了就比较麻烦,然后就是这块区域的灯光也可以考虑更亮一些,护眼嘛!

  专家点评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程兆麟

  对城市而言,青年代表着未来,人才是城市的核心资源,对于经济、创新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湖州近年来的人才工作成果有目共睹,“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城市形象深得人心,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引进、留住和用好这些人才呢?

  引进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步骤。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湖州市长期以来十分重视青年人才工作,2020年起相继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湖州市吴兴区“才聚湖州 凤栖吴兴”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办法》(草案)意见的公告、《人才新政4.0版》等人才政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吸引了大批人才落户湖州。

  留住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关键环节。引进人才只是第一步,城市需要留住他们,在产业提升、生活配套等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还要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同时,留住人才,更要搭平台、给舞台,在培养使用、人才服务、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精耕细作。

  用好人才是实现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把人请来了,平台建好了,那就要让人才自主发挥。不管是政府部门还是用人单位,都应建立开放和积极的沟通机制和奖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潜力,激励人才为城市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湖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看见》市民观察团走进吴兴~~~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来这里,遇见“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