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黎
本报讯 这两天,长兴县一家纺织企业正忙着生产线改造升级。“银行贷款一到账,我们就添置了新的生产线,并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更符合节能降碳的要求。”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兴农商银行发放的“小微碳效贷”帮助企业解决了转型升级的资金难题。
纺织行业作为高碳行业是“3060”碳达峰碳中和的重点转型目标。在长兴县,纺织行业作为传统支柱行业,企业数量庞大,有近1000家。其中,小微企业占到了全部纺织企业的70%左右。2020年,长兴纺织行业碳排放强度高于全省平均。
今年以来,该县率先探索建设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布局转型金融产品市场、建立转型企业信息披露制度、配套激励惩戒措施,形成全面推动纺织产业链改造提升、全面增强普惠主体发展动力的转型金融标准规范。截至目前,已初步形成《长兴县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并在此基础上推动银行机构出台相应的管理机制和信贷产品。
该县以夹浦镇工业聚集区为中心,批量对接具有转型意愿及能力的纺织企业,引导其根据《纺织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开展技术、设备升级,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其转型活动进行遴选、认定,达标后纳入纺织行业转型项目库。
同时,建立金融机构管理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转型金融产品及要素创新,如研发专项信贷及保险类产品、优化审批流程、提供利率优惠、推动审批条件与转型目标挂钩等。建立转型金融业务流程,明确贷前、贷中、贷后各环节差别化的转型金融业务管理要求。
“我们建立了以纺织行业为重点监测对象的小微碳效核算模型,将企业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数据进行梳理、整合,测算企业碳排放量与碳效值,并定期跟踪披露全行业及各企业碳排放情况。”长兴县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小微碳效贷”平台碳效等级评定已覆盖3700多家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总额为23.79亿元。
针对转型企业,长兴县参考其碳效码等指标表现,定向提供政策支持,如供地、降费、提高工业用地抵押率、小微园区集中优惠政策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反向惩戒机制,将碳效指标纳入综合绩效评价,强化结果运用,实施差别化电价供给,对碳效5级企业加征电价0.1元,倒逼企业改造提升。
为了提高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县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效应,出台绿色贷款贴息补助、风险补偿、试点奖励、转型金融地方标准建设等激励政策,累计撬动企业技改资金投入超40亿元。另一方面,用足用好央行政策性资金。抢抓各类政策工具窗口期,积极争取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低成本资金1.58亿元,落地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1900万元,将金融资源更多地配置到低碳转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