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像素余村”计划负责人欧阳国清
人物名片:
欧阳国清,男,1989年出生。上海尚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之一,常年深耕于纪实影像领域,已制作多部优质纪录片,全平台获得数亿播放量,陆续斩获国内外多个影像节奖项。2023年带队入驻余村,发起“像素余村”计划。
前段时间,我们在余村拍摄的“寻找大自然工位”的片子,上了央视新闻,算是小火了一把。这距离我们入驻余村,也才过去没几个月。
今年初,我还没来过余村;如今,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这里。这缘分,还要从我的邻居说起。
村里“小村国漫”咖啡馆主理人陈喆,以前住在上海,我们是邻居,后来又成了朋友。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他在余村画画,得知他从上海搬去了余村,我心里还有些纳闷。
今年春节后,我来到湖州安吉找他叙旧。那天,天下着小雨,村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石碑旁,游客在参观打卡。陈喆带我在村子转了转,在矿山遗址处,他讲起了余村的生态变化,更是绘声绘色讲起自己的创业计划,眼里有光。殊不知那时,到余村创业的火苗在我心底燃起。
又一次来余村,选了个晴朗的周末。这次,“余村代言人”陈喆拉着我“私闯”余村全球合伙人共创空间—梦想发射基站,遇见了一群来自大城市的年轻人。与诸位合伙人打照面后,我内心的这团火苗燃得更旺了。
晚上又一起吃了天荒坪烧烤,大家聊得更深了。陈喆既介绍政策支持,又畅谈未来。我想,或许我们可以来这做些什么。
结果,兴致勃勃的我,回去后被团队浇了冷水,这事陷入了僵局。
但我并没有放弃,没多久,我带着团队骨干成员来了个余村一日游。大家骑上共享单车,在村内闲逛。只见绿水、青山、民居、田园交相辉映,别有特色的现代建筑“余村印象”前,游客络绎不绝。年轻人在绿道上滑滑板,草坪上玩飞盘,帐篷里喝咖啡,惬意又舒适。
“太有国际范了!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同事们评价。回去后,大家心照不宣,做起了方案。
我出生在江西的农村,一直觉得乡野间的生命力有无限可能。我们希望用影像记录余村,像乌镇戏剧节一样,余村可以打造国内首个乡村主题的青年纪录影像周。
“去往一个村庄,成为一棵树的种子。”5月,我站在余村高处发了这条动态。一切很顺利,我们入驻余村,又和陈喆成了邻居。
“青来集”开业后,我们搬了进来。上海的办公室,窗外是繁华;这里,风声、山涧溪流声、草丛虫鸣声更直观,晚霞更绚烂,月亮与星星也更明亮。在余村待久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我常抱着电脑,去村里的咖啡馆坐一坐,拉拉家常,结交了好多新朋友。
当下,团队忙着拍片子,我也在对接“像素余村”的各类事务。打算先举办些常态化的艺术活动,积攒一波人气。顺利的话,明年秋天,邀请大家来余村参加全球首创“青年 x 乡村”国际纪录影像周。
(记者 姚玲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