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拯 摄影报道
以往每年9月,都是太湖的秋季渔业生产大捕季,是长兴县太湖街道新塘村最繁忙的日子,湖面千帆竞发,岸上客流如织。如今,曾热闹喧嚣的渔市变得很平静,捕捞船只也被护水船取代。退捕三年,这座渔村悄然蝶变。
为保护太湖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自2020年10月1日起,太湖渔业管理部门收回太湖渔业生产者的捕捞权,太湖进入退(禁)捕期。
新塘村虽不是专业渔村,却以太湖沿岸最大的渔市闻名。全村2000余人都从事渔业相关工作,共有88艘渔业水产运销船,每艘运销船都有对应的捕鱼船。每逢秋季大捕,船主们每天一早将船驶入太湖,收购水产,送往渔市。很多水产品在运输途中就被电话预约抢购一空。2020年的秋天是近年来的最后一次捕捞,新塘渔市销售水产品1.1万余吨,销售额4800万元。这个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渔市,占据销售太湖40%以上的水产品。
退捕三年来,鱼晒场改造成蔬菜大棚基地,采收季每天为周边地区供应6000多公斤优质蔬菜。码头太湖渔市的霓虹广告牌依然高悬,但旁边却多了一块太湖街道蓝藻治理监控办公室的牌子,不少渔民加入太湖蓝藻打捞队,从捕鱼到护水。
早上7时许,太湖蓝藻打捞队员卢淦堂来到渔港,换上工作服,登上护水保洁船,开始一天的工作,清理湖面蓝藻。此时,朝阳初升,湖面宁静,保洁船伴着清脆的白鹭、野鸭啼鸣划过水面。卢淦堂从事捕鱼30多年,曾是一名老渔民,退捕后,他和其他18名渔民一起加入太湖蓝藻打捞队。“这三年,每天傍晚我都会在滨湖大道上跑步,有时会约朋友来湖边农家乐游玩,最大的感受是水质变好了,鱼虾种类又多了起来。”卢淦堂告诉记者,他下水打捞水草时,发现湖里的鱼个头比过去大多了。
走在太湖沿岸景观道,一侧是烟波浩渺的太湖,一侧是满目清新的绿化带和掩映在竹林中的村庄。湖面上,芦苇飘飘,白鹭翩跹;水面下,绿草悠悠,鱼翔浅底。
近年来,从太湖退捕禁渔,到沿湖企业关停,换来的是水质不断变清,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的生活更加健康。
环太湖黄金湖岸沿线,建成了太湖博物馆、太湖龙之梦乐园、太湖风情街、观光亲水平台等旅游休闲业态,成为湖畔新风景。太湖边的渔民正在摒弃“靠湖吃湖”的传统思维,从“卖鱼”到“卖风景”,不断发展新产业。
我们的生活与太湖息息相关。只有太湖美,乡亲们的日子才会更美。”这是太湖沿岸渔民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