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试验到田 蟹农服气

  讲述人: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院

  水产系教师赵汉取

  这几天是毛脚蟹最后一次蜕壳,再过一个月就要上市了,相信今年又会大丰产。

  我是温州平阳人,在上海水产大学读的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先到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再到湖州师院水产系当老师,都与养殖环境“水”有关。

  研究环境可不能总蹲在实验室,2018年,借着校地合作的契机,我走访了长兴洪桥镇。

  洪桥镇是“中国河蟹之乡”,我希望用数字化手段助养殖户们一臂之力。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走访时,他们表现得很平淡,一再追问才知道,蟹塘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经不起未知的尝试。

  于是,我想办法找来合伙人成立公司,搭建自己的“试验田”。我们的蟹塘可不一般,管道水下埋,电线岸上走,这是开展数字化工作的基础。

  然而,现实又给了我当头一棒。2021年那个秋天,50亩蟹塘第一次产出,产值不到20万元,想着过百万的投入,我的心比天气还凉。

  当时心里最大的担心是,这样的成绩如何打消养殖户的顾虑?我也不藏着掖着,找了养殖户虚心请教,改进方法。第二年,产值就到了7位数。随之增长的,还有养殖户对我的信心,他们心照不宣地加入了我们研发的“云农场”。

  我们开发数字化平台,秉持的宗旨是不搞“高大上”,实用是王道。因此,反馈来的大多是好评,当然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

  记得去年春天的一天,养殖户老周找到了我,他对我们平台上设置的自动增氧时间很不理解,激动地说,“哪有大中午就要增氧的?电费不用钱呀?”

  我给他泡了一杯茶,坐下来与他促膝长谈。我告诉他,中午光合作用强大,确实会产生氧气,但这只是表象,水底层氧气还是不足,一旦遇上阴雨天,光照不足就会造成整体缺氧,形成“氧债”。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对于这个新名词,老周一脸疑惑,离开时,虽然情绪平缓了许多,但还是将信将疑地摇着头。

  这个背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头。受老周这件事的启发,我萌发了一个想法,想把道理给养殖户们讲明白,就要让他们先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年轻人带头先试。

  秋风再起时,老周又乐呵呵地找到了我,开口就说,“今年螃蟹死得比往年少,增氧的功劳!”真替他高兴。我开心的不只是他的丰收,更是因为他的信任。

  能让蟹农服气,我这个当老师的很自豪。这些年来,有许多同行奔波在产教融合的路上,用所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其中不少和我一样都是新湖州人。其实,无论来自哪里,我们都渴望能参与、见证湖州的发展。

  (记者  王炜丽  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湖州市中小学生 “开学第一课”活动举行
绿水青山迎亚运 体育健儿安吉行
花团锦簇
市巾帼排舞大赛“舞”比精彩
天津文史研究馆考察团 来湖考察采风
我市近期或多晴好天气
扮靓“我家”迎亚运
公益服务进社区
巧解难事的“议事亭”
试验到田 蟹农服气
S213吴兴至余杭公路南浔区潘家湾至硬 长桥段工程浙江南浔经济开发区富强村 保障性安居工程招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