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姚玲利
本报讯 杭州绕城西复线舞阳出口附近的农田里,日前,数十名村民忙着采收毛豆,装袋、称重,干劲十足。“这片地由县供销社统一管理,不同于以前的农户承包。我们采用‘县属集体企业+乡村’的模式。大丰收我们高兴,附近村民也多了一份干零活的收入。”德清县供销联社信用服务部部长沈小泉说。
近年来,我市各区县围绕“服农、赋农、富农”整体发展思路,根据当气候条件、市场需求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探索出“农田托管”和复耕种植等模式,进一步提高农田的利用率,有效带动村民增收。
“种植毛豆与种植其他农作物相比,投入少、好管理,且毛豆销量大、收益高。”沈小泉说,今年,德清县供销社在杭州绕城西复线乾元、高新、舞阳三处出口附近种植毛豆,面积共210亩。眼下毛豆进入采摘期,三处毛豆的产量,预计可达13万公斤。“我家就在附近,这几天都在这里干活,一天能挣一两百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当地一名妇女如是说。
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近期迎来“退林还耕”首期种植的150亩水稻开镰收割。“我们参与社会化服务土地平整造田1100亩,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托管本地500亩耕地进行粮食种植,亩均产量达到两三百公斤。水稻收割完成后,我们计划种植冬小麦和油菜。”安吉县红庙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当地积极建设粮食烘干房,购置了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开展农业育秧、代耕代种、收割、飞防等农业社会化服务。
市供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举措有效破解了“有地没人种,种也种不好”等难题。将继续探索利用农田资源新模式,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农户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