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益笔双富”富了笔工活了非遗

  记者  徐新  通讯员  李冲

  本报讯  “善琏人祖祖辈辈都从事湖笔制作,很多人觉得几块钱一支的毛笔用完再买就行了,并不注重品牌和质量。但实际上,一支好的湖笔要经过择料、水盆、结头、装套、蒲墩、镶嵌、择笔、刻字等120多道制作工序,每一支笔都凝聚了湖笔人的心血。”日前,在南浔区善琏湖笔厂传承馆内,志愿者在向游客讲解湖笔制作技艺,当介绍到制作湖笔的各个环节时,游客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

  2006年,湖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善琏湖笔厂距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这里依旧保留着老一辈工匠传承下来的最原始的手工制笔技艺。如何传承和发扬好这项湖笔制笔技艺?是很多湖笔从业者遇到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为了助力低收入制笔工增收致富,推动湖笔文化传承与发展,2022年,南浔区民政局联合善琏镇,推出了“益笔双富”志愿服务项目。以湖笔为媒介,举行一系列亲子研读、参观互动、体验制笔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湖笔制笔技艺的兴趣,提升湖笔影响力,为湖笔产业发展宣传造势。

  南浔区通过动员善琏老制笔工、低收入群体和社会组织志愿者加入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伍,面向青少年开设“湖笔+固定课堂”“湖笔+行走课堂”“湖笔+社会课堂”。与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共同开展“湖笔文化进校园”活动,建立学生书画社、高校文化基地、艺术写生基地等。同时,提供湖笔文化馆场景讲解,做好湖笔文化节等重大活动的志愿服务。

  “针对湖笔销售难的制笔工,我们通过志愿服务牵线搭桥找买家帮其增收。针对因患病等原因不能外出的制笔工,通过打通企业和制笔工的连接点,打造‘湖笔企业配送原料、笔工制笔、企业回收销售’的模式,将工坊建在低收入制笔工家中,打造共富平台破解单打壁垒。”南浔区民政局社会事务与社会组织管理科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该项目推动一年以来,辐射了200余家制笔企业,湖笔技艺从业人员大约增加了500名,其中青年笔工超100名,全镇200户低收入制笔工年增收达到2万元。一支湖笔,正在写下非遗传承新篇章,让“中华老字号”传统技艺赓续绵延,生生不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专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益笔双富”富了笔工活了非遗
秸秆资源化守护蓝天白云
乡贤调解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云商贷”帮扶个体工商户
体验农趣运动
退役老战士圆梦“微心愿”
“善居工程”温暖困难家庭
人大代表联络站畅通“民意路”
廉洁家风促清廉国企建设
“育儿学校”破解“望儿生畏”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