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师造化 笔生意境

——冯汉江国画作品的审美意象
《树下聊天》(国画) 冯汉江

  被称为“一本能详细记载中国美术从古至今发展演变的历史图书”——《中国美术通史》,近期由中国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外套封面,选取了著名画家、湖州市美协原主席冯汉江的国画作品《树下聊天》;他本人的艺术简介并另4幅国画,被选入该图书的第四部分“现当代美术”中,成为150余位入选中湖州唯一的一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今选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之文,解析这位美术家“壮心不已”的艺术探索。

  ——编者

  陈池瑜

  冯汉江教授是湖北美术学院绘画专业毕业,后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班学习结业,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和造型能力。他大学毕业后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文化馆工作,曾在监利和武汉大学文学院联合创办了荆南书画学院,培养400多名书画专科生。监利是我的老家,和冯汉江交流就甚为亲切。1996年他调入长江大学,创办美术系,从事美术教育,培养美术人才。2004年,他被湖州市政府作为人才引进,担任湖州师范学院美术学科学术带头人和湖州市美协主席,为湖州市美术事业的发展及浙江美术人才培养做出新的贡献。退休后冯汉江来到北京,参加著名理论家国画家刘曦林先生在荣宝斋画院主办的国画写生与创作团队,继续从事山水画创作,取得新的创作成果!

  冯汉江大学毕业后,在江汉平原的监利县工作,湖北是千湖之省,监利及周边有洪湖、白鹭湖、洞庭湖,还有东荆河等河渠,一派湖光水色,芦苇荷花,真是鱼米之乡。1980年代,冯汉江从湖北美院毕业到监利工作期间,主要从事版画创作,他认为在版画种类中,黑白木刻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世界版画史上,麦绥莱勒、珂勒惠支、肯特等版画家的黑白版画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他以监利、洪湖、汉川的湖乡生活和江汉平原的农村景象为题材,创作了生活气息强烈、风格形式独具的黑白木刻,并擅长运用灰色调子,其代表作有《丰腴大地》《秋风阵阵》《秋月寒光》《江水悠悠》《洞庭湖上》《天地之间》等。冯汉江版画的鲜明特征和艺术成就,是将线的表现力运用到黑白版画之中,这些粗细、长短、轻重线条在形式构成中具有节奏韵律和运动感,使之创造了独特的版画形式与风格。其作品曾获“鲁迅版画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第九届和第十届全国版画展优秀创作奖和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湖北省美术馆及德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地艺术机构收藏。冯汉江的作品还获得2016年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等。

  冯汉江教授在1980年代主要从事版画创作,90年代则在版画创作的同时,开始从事中国画创作。他在上大学前,就在老家汉川县拜师美术老师学习写生和学习国画,在大学期间打下素描、白描等造型基础,喜欢国画,并临摹古代国画。他后在荆南书画学院、长江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执教中,给学生上速写和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课,坚持国画创作,并注重练习书法,以书入画,加强其山水画花鸟画的笔力和书写性,这都为他的国画创作打下坚定基础。

  中国画创作理论在古代就很重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谢赫),“以形写形,以色貌色”(宗炳),以及“度物象以取其真”,“图真”(荆浩),而现代,徐悲鸿提出“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康有为曾给徐悲鸿提词:“写生入神”。在现代中国画变革中,写生成为创新发展和突破陈规的重要手段。1954年张仃、李可染和罗铭组成写生小组到江南写生,三位画家的写生国画作品在北京北海公园展出,引起很大反响,他们的作品为新中国的国画写生创作拉开序幕。1960年则有傅抱石率领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家们,行程二万里历时三个月的大型写生活动,创作一批中国画精品,推动了新中国的国画创作向前发展,并为后来国画家们的写生树立了榜样。

  冯汉江教授前几天向我谈到,从小学习绘画直到现在,一直坚持写生。他不仅临摹古画,而且也对现代国画大家进行研究,通过写生拉开和画坛既成画风的距离,形成独家风格和笔墨及意境上的特征。冯汉江爱画水乡,他自己说是先天之好。在70年代他就在汉川老家汈汊湖畔写生,80年代和90年代他在监利和荆州工作时,常到洪湖和洞庭湖写生,后在湖州工作时,则在太湖一带和下渚湖写生。他喜欢画捕鱼、放鸭、荷花、鸬鹚、芦苇,无论是春苇绿茵、夏荷盛开,还是湖光月色、渔舟纵横,都是冯汉江喜欢画的题材。无论是《秋风阵阵》《丰腴大地》的版画精品,还是他的山水画佳作,冯汉江都是画的他熟悉的题材,湖乡自然景色,写生中的生动观感,都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形成创作中的审美意象。

  南朝姚最在《续画品》中提出“心师造化”,唐朝张璪加以阐释,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些观点对中国画创作中心与物,主体感知和客体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地高度概括地揭示。冯汉江深谙中国画创作规律和美学原则,在写生和积累生活题材的基础上,以情观物,应目会心,神超理得,将自然之境融通为胸中之境,再用笔墨形式,创作出艺术之境。

  冯汉江写生的目的,是为了创作出独具审美意境的山水画。《浩瀚秋涛》,丛丛芦苇,随风起伏,在画面中形成阵阵波涛一样的壮阔景象。《秋涛涌起》将近景的茂密的芦苇和静静的湖水与跃动的水鸟组成画面,形成广阔无限的深远意境。《清晨》描绘湖乡清丽的晨景,水塘中群鸭在碧水中嬉戏,田埂上的点点树木,远方土红色的民居,组成一幅湖乡静谧而诗一般的图画。《嘉木繁荫》构图奇特,一棵粗壮的大树,枝叶繁茂,从画的右边向左铺盖过去,树下是绿色的草地,一群水牛在嘉木的荫护之下歇息。此画形式感强富有创新意义。《喜鹊喳喳歇树上》画中遒劲盘转的大树上,喜鹊欢快地啼叫,画面自然生动。《玉鸟翔集》树木、农舍、湖水、飞鸟融为一体,情趣横生。冯汉江用笔墨和空间布置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幅祥和平淡的农家风貌和湖乡景色,正是碧桃满树,风日水滨,犹之惠风,苒苒在衣。读冯汉江的画,清水芙蓉,自然天真!他对湖乡劳动场面的捕捉也令人赞叹,如《藕丰之季》,描绘藕池旁整齐排放一筐筐采出的莲藕,两位农民抬着一大筐莲藕行进在湖边泥泞的路上,人物造型和场面呈现出浓烈的生活气息,是表现湖乡劳动生活的上品佳作。

  冯汉江的国画作品,来自于写生,来自于他对湖乡生活的执著与观察,他用水墨形式,创作出系列意境清幽、境界冲淡的田园风光,其山水画作品,笔精墨妙,自然平和,生机勃发,意趣无穷,他心师造化,又妙造自然!他的山水画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水墨湖乡的风格,是新时代山水画写生和创作的可喜收获!

  (作者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冯汉江国画作品的审美意象
~~~——“湖州市先进基层文艺团队”石城书画社发展纪略
~~~——评蔡圣昌的长篇小说《湖丝栈》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专版
   第05版:专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专题
   第08版:副刊
心师造化 笔生意境
翰逸墨香弁山脚
具地理历史标识的湖州丝商传奇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