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一线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

湖州学院构建“教学+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记者  汤若静

  本报讯  湖州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学生高莹日前收到了来自3家企业的橄榄枝,她说:“从大二开始,我就已经走进企业一线了,经过两年的历练,我对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已经规划好了工作前景。”

  眼下,湖州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一大批师生奔波在企业一线,这是该校就业服务“让大学生到一线去”的生动场景,引导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精准对接,助力大学生就业。

  该校毕业生陈梦晴在浙江东尼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设计工作,毕业前,她就在这家公司金刚线事业部进行了半年的实习和毕业论文工作。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指导下,她将《金刚石切割线上砂机台生产效率改善研究》作为论文突破口,完成了金刚石生产线断线带段改善、自动加砂系统优化和液位异常问题消除等三项优化工作,将综合生产效率提升50%以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

  除了大四学生实习以外,该校还和企业联合开发实践实训课程,规定大二、大三暑期开设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必修的第二课堂学分。这套课程体系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相关专业教师也积极响应“课堂革命”投身教学模式改革。如创新使用“对分课堂”+“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法、模拟角色教学法以及启发式教学等,充分调动学生动脑与动手积极性,提升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

  如今,湖州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已有近70名师生、5个团队服务在企业一线。该学院陈海锋副教授、曹枫教授与湖州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浙江湖磨抛光磨具制造有限公司长期合作,依托于产学研项目“锆刚玉质高强度高耐磨瓷球”开发了一种抛光机,其中学生褚伍波提出在抛光过程中对磁性研磨料的运动轨迹加以非对称调控的新思路,解决了非对称研磨的行业痛点问题。该产品最近授权中国发明专利和南非发明专利。

  “我们始终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推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线协同。”湖州学院材料工程系负责人介绍,学校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载体,与企业共同实施双导师制,即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交叉选配导师,切实做到定向人才培养。同时该院针对当地新能源材料、金属管材、电子基材和高分子纺织等优势产业进行产教深度融合探索。

  让学生成为应用型人才,不应该是生产一线从事重复操作,该院通过探索“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模式,凭借校企一体化引进嵌入式课程,依托“高端装备产业学院”“南太湖新能源产业学院”,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导师,学院教师前往企业挂职,学生们在高素质人才的带领下实现就业一体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南浔有效破解高频社会治理问题~~~
湖州招商引资新说③~~~
~~~
体育“明星”引领全民健身~~~
~~~
~~~
~~~湖州学院构建“教学+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视野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两纸建议让纠纷不再“一诉了之”
心“芯”相印引凤来
民和阿姐 反诈有招
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超1.3万
省“南太湖”影像工作坊在湖开班
全市污染防治攻坚 第六次工作例会举行
企业一线成为大学生第二课堂
师生同台墨书香
入库一车粮 只需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