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农业畅饮“数智之水”

我市省级“未来农场”和数字农业工厂数量均居省第一

  记者  徐  震

  本报讯   “温度25.66℃、湿度99.43%、CO21387ppm。”昨天,室外最低温度达到-3℃,但德清新田果蔬未来农场的LED育苗室里,3万棵番茄苗正“悠闲”地生长着。“我们称它为‘植物工厂’,可以恒温培育3万株蔬果苗,不仅省工30%以上,而且大大减少了病虫害。”负责人佘国兴用手机调节着育苗室里的各项指标。

  德清新田果蔬未来农场日前获评省级“未来农场”。近日,2023年第三批省级“未来农场”和数字农业工厂公布,湖州分别入选3家和16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市农业农村局农机化与数字化处处长何新荣介绍,近年来我市以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为引领,持续推进智慧农业“双百”工程,截至目前,共创建省级“未来农场”8家、数字农业工厂58家,均居全省第一,66家农业主体的土地亩均产值、农产品价格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

  手机一点,一台自动化喂蛙机沿着稻田四周的轨道行驶,均匀撒出饲料颗粒,青蛙“呱呱”叫着进食。在长兴稻蛙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农田里,稻蛙共养+数字管理的组合,让亩均效益相比以前翻了10倍。“稻蛙香”总经理吴传意说,目前与他们合作的稻蛙基地已达5000多亩,带动了千余农户增收。

  为了让“数智之水”润泽更多农业主体,我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对列入省级“行业产业大脑”建设的农业试点单位给予30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新认定的市级“未来农场”给予200万元奖励。在技术研发与试点推广方面,重点支持现代生物育种和智慧农机具装备研发,单个项目最高补助100万元。

  伴随着“未来农场”和数字农业工厂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人才在乡村扎根。何新荣介绍,我市结合高素质农民培训、五类英才的培育,扩充数字化人才队伍,已建立省级农业教育实训基地6个、农民田间学校33所,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下一步我市将以“农业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建设为核心,综合集成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数据资源,实现到2025年打造100个市级“未来农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现代农业畅饮“数智之水”
高端人力资源湖州专场供需对接会举行
收获“莓”好
岁末年初安全生产集中整治行动启动
我市新增一家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偏僻营地也有药事服务
两地跻身省第三批大花园示范县
科普垃圾分类
为有缘人架起爱的桥梁
大型人文视频《吴兴赋》对外发布
我市11个案例成全省人大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