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南太湖,晨雾霭霭,水波潋滟,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
作为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得名的江南城市,湖州溇港、河道纵横交错,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经济社会发展,也都与水息息相关。
这份幸福感背后,是一项项水利工程构建的一个庞大水安全保障体系,为加快打造“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作为我市治太工程建设主力军,今年以来,湖州市太湖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太湖建管中心”)积极投身“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认真落实市水利局2023年度实干争先动员大会要求,深化党建业务融合,知难克难,加压奋进,高质量建成新一轮治太三大后续工程,“一条生态岸线、两座优质单体、三条幸福河湖”的“水利+”形象全景呈现。
从“百年工程”里看见太湖安澜
在长东片区大钱港入湖口门处,唐风水陆城门建筑造型的南太湖第一闸——大钱水闸重建后雄姿屹立,成为南太湖地标性建筑。
作为国家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的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中最大的单体建筑,大钱水闸古色古香的外型充分融合太湖溇港文化、大钱村历史、汛塔等元素,西高东低两座城楼,以简化的南太湖岸线弧度连接,中间为总净宽44米的水闸,中部为古铜钱照壁,再加上“水云纹”点缀的外立面,彰显出现代水利工程与水文化完美融合之美。据悉,该工程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水工程文化融合典型案例。
大钱水闸建设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咬定争创“钱江杯”优质工程奖目标,探索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在全市率先出台奖励方案,激发参建单位积极性。同时,引入全过程咨询单位跟踪服务,开展“数字工地”建设,实现工程安全“一屏掌控”、工程管理“一网覆盖”、重大决策“一键办理”等功能,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管理效率。
目前,该工程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QC成果2项、国家软件著作专利1项、省部级优秀咨询一等奖等成果,科技创新走在全省水利工程前列。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建成后,实现环湖大堤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线闭合。
走进长东片区圣塘港与大钱港交汇处的毛安桥泵站,深色方格窗、浅色干挂石材、灰色瓦屋面的组合营造出新中式风格沉稳、端庄的气质,坡屋顶、斗拱等中式元素的运用诠释出水乡古韵的气质。该工程于今年6月通过完工验收,标志着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市本级段)全面建成。该泵站设计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配备4台立式轴流泵,每秒排水量可达18.7立方米,对提高长东新区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太嘉河及杭嘉湖地区环湖河道整治后续工程也完成了63.8公里河道系统治理,建成11座水闸闸站、8座桥梁,实现“四年工期三年干”目标。
“至此,我们新一轮治太三大项目全面建成,累计完成概算投资13.5亿元。”市太湖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称,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行洪通道全面畅通,重要河段防洪标准的全面提升,完善五横五纵生态水网格局。
记者了解到,三大后续工程水利主体优良率达到100%,全部获浙江省水利文明标化工地称号,大钱水闸再获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优良工地称号。
从“民生兑现”中看见幸福河湖
天气晴好,暖阳相伴,午后的北横塘上,来自吴兴高新区南太湖南苑的居民蒋阿姨和邻居们一起散步、聊天,好不惬意。“只要天气好,我们几乎天天都要来这边走走。”她告诉记者,这里既能健身又能赏景,尤其是夏天,特别漂亮。
提取太湖溇港中“横塘纵溇”这一重要元素,北横塘西段蜀山路至常溪南路段北侧重点打造了弘扬溇港文化的亲水景观长廊,精心设计溇港文化广场、互动草坪、沉浸跑道、滨水平台等文化微景观,成为周边南太湖南苑、东苑、西苑等小区约1.7万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南浔区石淙镇花园湾村和镇西村农房集聚区附近的练市塘河道边,则以“溯源蚕桑”为主题,构筑了文化景墙、蚕花花海、草坡跑道、蚕蛹雕塑、休憩凉亭、生态鸟桩等文化载体,绿化面积约3.76万平方米,红枫、银杏、柿树、桑树等色叶植物形成沿线林荫,各类地被铺满河岸,将蚕桑文化彰显得淋漓尽致,与当地美丽乡村建设融为一体,服务沿线696户居民、2000余人。
以上是太嘉河后续工程建设中两个缩影,在北横塘、南横塘、练市塘三条河道综合治理中,融入水文化、水景观、水生态理念,打造休闲放松健步走、赏花观水看风景、留得住乡愁、记得住乡情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典范,拓展水利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转化通道,为城乡居民高品质生活提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屏障,展示新时代水景观样本、水文化示范,打造“在湖州遇见幸福河湖”样板。在建设中还建设跨河交通桥梁8座,异地保护文保桥6座,修建堤防道路40公里,方便沿线群众生活出行,助力乡村共富。据悉,今年,北横塘、南横塘、练市塘被评为市级美丽河湖,并高质量完成省级美丽河湖建设内容。
将环湖大堤后续工程与湖州未来城充分融合,完成生态修复7.2万平方米,建成22公里最美滨湖生态岸线。打造1.7公里环湖大堤风车大道节点,配备灯塔、风车、贝壳屋、观景平台等公共文旅设施,成为网红打卡点,展示南太湖最美生态岸线。以“南太湖第一闸”为主题,建设滨湖芳草地、风雨亭台等节点6个,完成绿化1.3万平方米,嵌入水文测报、气象观测、港航监控等平台,提高水工程综合功能,实现水利设施共享、资源共用。
水利工程既要维护河湖自然形态和功能,构建完善的河湖防洪减灾体系,也要科学统筹河湖安全、生态、文化、便民等因素,实现滨水带与城市、乡村发展良好互动,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最美工地”上看见党旗飘扬
为优化大钱水闸设计方案,工程临时党支部书记曾带领党员走访南太湖新区、滨湖街道大钱村等部门单位,座谈交流9次,组织方案论证会3次,建设性意见全部应用到工程设计中。这是市太湖建管中心“党建进工地”活动的一次生动实践。
市太湖建管中心围绕建“精品工程、优质工程、清廉工程”目标,连续三年开展“党建进工地”活动,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亮身份、晒承诺、做表率,全力打造“三当三为”党建品牌。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党建进工地”标准化建设实施细则》,制定“1+3”系列活动方案,组织“沿着总书记足迹‘八八战略’看湖州”学习交流活动,“争先创杯 奋斗有我”“我为优质工程献一策”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党建进工地”特色做法在浙江水利参阅件上发表,入选省直机关工委党支部工作50法,连续两年在全省项目法人培训上交流发言,获湖州市机关党建优秀课题二等奖。
认真落实清廉湖州建设内容,持续推进清廉工程建设,结合水利特点,深化“三个结合”守廉,优化“三项机制”护廉,强化“三重监督”保廉,完成市级清廉示范点建设,为新一轮治太工程顺利建成提供清廉保障。建设进度、投资完成率连续三年走在全省前列。环湖大堤(浙江段)后续工程湖州市本级段实现“当年批初设、当年开工建设”“三年工期两年干”目标,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规划建设任务,交出了一张高分答卷。
下一步,市太湖建管中心将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作为总载体总抓手,坚定“建高质量水利工程,筑安澜现代大水网”目标,认真谋划重大项目,探索建设模式创新,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展示“在湖州遇见幸福河湖”新风采。文/忻媛
本版部分图片由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