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中心城区看见“品质新湖州”

有机更新 城市更新

扫一扫 看更多
上塘口袋公园
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
湖州学院新建工程项目施工前后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园建设项目施工前后
新世纪花苑
碧浪湖社区活动

  记者 宁 杰 

  湖城,总能让人耳目一新。

  “乖乖,和外婆一起买菜去喽。”12月25日一早,吴兴区下塘小区居民张玲带着坐推车的外孙走进电梯,刷卡、选层,“一键下楼”。看似寻常的场景,却是很多老旧小区居民向往已久的生活。作为中心城区老城片区首个旧改与加装电梯同步推进的小区,“下塘”用12部加装电梯,为“高龄服役”的居民楼开外挂,让90户居民告别了和楼梯“较劲”的日子。

  12月15日,继19号教学楼顺利结顶,湖州学院新建工程项目的20号楼学校食堂也成功“盖帽”。自此,这幅东西横跨1300米、南北纵贯480米的山水长卷中,错落有致地点缀上了22幢带有唐风宋韵风味的建筑。而在房总清廉工程数智管理平台的全景展示栏中,一段段动态影像,清晰记录了这个高教园区的崛起。

  居城市之心、聚全市目光,中心城区从来不缺高光时刻。亚洲最美、全省首个、最新、最潮……这里,是理解湖州的一扇门,也是“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重要窗口,追求品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那么,如何让生活其中的老百姓更有获得感?离不开城市有机更新。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工作启动为契机,把“目标引领、差距管理、过程控制、考核激励、以实绩论英雄”等方法“导”入标志性点位,落子谋划、新建、征收、改造四类项目,围绕居住改善、交通畅行、品质提升、文化传承、业态丰富、设施完善等发展所需、民生所愿,酝酿了一场“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蜕变。

  在老城区,随着7个地块征收工作相继结束,1424户居民辞旧住新房;因为一场“飞线”治理专项行动,650个小区再见天空“无线美”;通过开展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中心城市752个小区实现美丽转身……中心城区的变化正在持续被看见、被感知。

  数字背后,是一座城市经过自我审视后,对发展格局作出的持续优化,以及城市服务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近2300年的建置史,赋予了湖州厚重的城市本底。因此,这座城市的精彩不只体现在摩天大楼里,更应体现在莲花庄、衣裳街、飞英塔等文化经典里。”市建设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杨伟说。

  作为“门面担当”,中心城区该如何焕新这些文化IP?以水为媒,以史铸魂,串联莲花庄、飞英、永昌-安定三大片区,打造一条可游、可赏、可阅读的历史文化游廊——中心城区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擘画出“诗画雅郡、青绿湖城”的蓝图画卷。跃然纸上,便令人向往。城市规划带来的奇妙力量,激活了老城之美,也盘活了更多建设城市的向心力。

  立足全市域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心城区在挖掘发展新动能的同时,清醒审视各项工作的“坐标”,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调配资源,向更大空间提供服务辐射,用更高站位倒逼自我提升。

  截至上月底,开建不过4个月的梅西体育广场整体形象进度超75%,投资1.35亿元的将军山公园整体形象进度完成80%,湖州职院新校园项目完成投资3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目标……一个个重大项目、民生项目,正为中心城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实现发展蝶变积蓄能量。

  在中心城区的发展版图上,工地机械的运转声、中心商圈的喧闹声、燃动市井的烟火声,共同交织出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景象。“中心城区是在不断地破旧立新、迭代升级中变成如今这样的,要继续往前走,还需要更多标志性点位的持续变化,来成就全域高质量发展。”陈嗣栋表示。

  人们期待,中心城区会带来更多惊喜。

  八面来风

  从“破旧”到“立新”

  湖州学院校园建设处处长徐舟跃

  湖州学院新建工程是湖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同时也是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必要保障、提升办学质量的必要举措、更好服务地方发展的必要支撑。建好它,是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靠着中流击水的勇气、爬坡过坎的韧劲、翻山越岭的毅力,今年我们成功突破了现场地质复杂多样、建筑外形施工难度较大等重重难点,并在项目开工一周年之际,完成22幢主体建筑结构结顶,精装修工程也部分进场施工。这里的未来令人神往,我们也希望年初时那一张张精妙的设计图,能尽快变成留存在湖州学院师生心间的风景照。

  吴兴区爱山街道红丰西塘社区书记陈斐

  “一小区一方案”量身定做的旧改工程在下塘小区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地下管网到小区绿化,从外墙修缮到楼道粉刷,从新增共享电梯到增设休闲场所,老小区改造全方位无死角的解决了居民心头难问题,完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让“小区”这一城市基本单元成为“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吴兴看见魅力下塘”的最靓底色。“改的是貌,暖的是心。”现在居民出家门见绿,入小区见景,纷纷拍手称好,点赞“暖心工程”。

  吴兴区都市家园小区居民王盛达

  在变美路上,我们小区从不掉队,今年更是老旧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大变样。不光楼道变亮了、停车方便了、道路平整了,小区大门旁还增设了休闲角。我们几个老邻居就喜欢找个大晴天,聚在一起聊天谈心。

  当然也不光是我们自己说好,之前有朋友来家里做客,刚进小区就夸这里环境好。听到他们的评价,我是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和自豪。

  亲历者说

  从“老破小”到打卡地的转变

  讲述人:市建设局风貌办未来社区(老旧小区)组副组长 许斌

  “老破小”的未来在哪里?曾经很多人把它们视作现代城市的“疤痕”,可这些带着时光印记的老建筑,不仅是我们的家,还是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相比直接抹去它们的存在,实施改造,让它们重焕生机,或许才是传承和宣扬城市文化的更优解。

  今年,我很荣幸地参与了这个解题的全部过程,也见证了一个新纪录的诞生:所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首次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用加速奔跑,换来了44个“老破小”的蝶变。至此,全市177个2000年前投用的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都知道“旧改”是民生工程,但要把它真正做成民心工程,没有那么简单。一开始,我们就遇到了不少难题。一方面,能被叫做“老破小”的小区,基础设施、房子结构等原本就落后,改造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群众对家园的设想各不相同,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需求,做好沟通工作也是门大学问。

  为了顺利推进“旧改”,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从决策开始,我们就一再强调民主性和科学性:每个小区是否要改、怎么改,都是由群众说了算;全面综合居民街道、社区、专家设计团队多方意见,制定小区专属改造方案。同时秉持“最多改一次”精神,我们将污水零直排、加装电梯等工作融入“旧改”中,通过减少来回折腾赚口碑。我也做过统计,每个小区都是至少开10次协调会、入户率达90%以上。

  现在走进这些老旧小区,你能看到的是焕然一新的老楼房、停放整齐的私家车、敞亮整洁的小公园,一些改造效果出众的小区甚至成为了城市“打卡地”。看到这些变化,我既欣慰又自豪。因为,城市正在“因我而美丽”。

  本版图片由市建设局、市城市集团、市交通集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在中心城区看见“品质新湖州”~~~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标志性点位四季看变化年终盘点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有机更新 城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