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宏源
本报讯 吴兴区人民法院执行局近日收到线索,称失联已久的被执行人王某出现在家里,执行员立即出发将王某拘传到院。鉴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且双方无法协商一致,法院依法对王某采取司法拘留15日的强制措施。作出处罚决定后,执行干警通过执行送拘的医院体检“绿色通道”安排王某进行体检,同时将拘留人员情况和案件情况同步至拘留所,仅3小时王某便被收拘。
去年来,吴兴区人民法院联合市拘留所共同建立“拘执融合”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司法拘留对于维护司法秩序、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和促进解决执行难的重要作用,推动执行案件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去年,吴兴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6122件,执行到位金额19.55亿元,依托该工作机制拘留被执行人382人,移送拒执犯罪53件54人,判处11件12人,执行到位金额1391.62万元。
“没想到拘留所里还有‘共享法庭’,让我能够与申请执行人及时达成和解,出去之后我一定按期履行。”通过特设“共享法庭”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的刘某走出拘留所时说。
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刘某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执行干警多次联系,刘某却坚持表示自己没有钱也不会还钱,即使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无所谓,法院依法对其作出司法拘留15日的处罚。然而在拘留3天后,刘某态度突然发生转变,表示自己愿意履行义务。原来,执行干警通过开设在拘留所的“共享法庭”,联合拘留所管教民警对刘某开展谈话教育和释法引导,强制执行的威慑力和执行干警的耐心劝解最终促使刘某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
据悉,吴兴法院在拘留所设立的“共享法庭”,安排执行员定期值班,联合拘留所执行帮教员,开展矛盾纠纷在线化解、家属远程会见、在线提审询问等工作。在被执行人拘留期间,执行干警可通过“共享法庭”连线,与被司法拘留人进行谈话,了解其思想动态和履行意愿,开展说服教育和疏导工作,形成“执行干警+管教民警”工作合力。去年,推动246起执行案件自动履行或达成和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