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破发展天花板 提升群体归属感

南浔打造产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新样板

  记者  张斌  陆晓芬

  本报讯  位于南浔区练市镇的浙江三行电气有限公司内,员工赵海近日搬进了“工匠之家”。“真没想到,这里住宿条件一流,家具家电一应俱全,很温馨。”他说。

  “工匠之家”温暖了企业员工。近年来,南浔区从产业工人群体的现实情况和实际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在社会地位提高、技能水平提升、医疗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实到“刀刃”上,努力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南浔样本”。

  提升产业工人整体素质是产改的关键。为此,南浔区加强技术工人技能评价放权力度,组织专家评估遴选出链主型企业并开展试点,通过自主设置评价标准、组织考核鉴定,推动150家企业开展技能等级自主认定6775人次。

  同时,该区实施“以赛代评”机制,将职工脱产参训表现、大赛比拼实绩与职工技能晋升相挂钩,围绕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近3年来举办了全国毛笔制作、长三角电梯维修等技能比武近 300 场,参赛人数达 1 万人次,实现技能晋级 4000 余人次。

  近日在怡达快速电梯有限公司,浙江工匠钱江正带着徒弟开展实操训练。“获得政府津贴、当选省党代会代表,以往想都不敢想,这些对我来说,着实增添了不少动力。”钱江扎根电梯安装维保行业10多年,先后获得了全国青年岗位技术能手、浙江省高技能领军人才、浙江工匠等称号。

  此外,南浔区还引导企业制定技能人才管理办法,探索转岗试用期机制,推动1500余名技术人才实现技术、管理身份转换和职级职务晋升;启动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机制,健全“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打破技能人才发展“天花板”,推动2名高级技师晋级特级技师。

  如今,产改的向心力进一步凸显,技能人才实效也进一步发挥。依托企业研发中心技能人才,南浔区组建劳模工匠服务队,以“点餐式”问诊服务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供“全产业链技术难题解决方案菜单”,已为60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近3000个,创造经济效益超1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在长田漾“寻”宋韵
打破发展天花板 提升群体归属感
让“玉玲铛”变成“金铃铛”
中国残疾人旱地冰壶 推广活动在湖举行
“新农人”显身手
检察干警为食安把关
体育设施缘何屡屡失管?
市政协开展第14次 双月座谈协商专题调研
好天气今起回归
比学赶超 奋力奔跑 以长合渐变助推全市蝶变
长护险为失能人员撑起“保障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