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六个村“合”在一起的深意

  记者  李则名 

  四月天是江南最美的时节,南太湖迎来了踏春赏景的人流。从空中俯瞰绵长的湖岸线,彩缎般的滨湖大道和水流潺潺的溇港勾勒出太湖沿岸特有的精致。

  然而,你可知道,千万年前,地处南太湖的湖州所在区域是一片沼泽,软流质淤泥地很难利用,导致这一地区耕地匮乏。如何将占比达50%的水分从软流质淤泥中分离出去,成为横亘在先民面前的艰巨挑战。

  21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在吴兴发现了水利史上修建于滩涂的河渠工程遗址——毗山大沟。这条约3800多年前人工开挖的河道,具备了排水、降水、蓄水、引水和导水入湖的基本功能,成为“溇”的起源。

  这份智慧,创造了一个流传至今、独属于太湖的专有名词——溇港。筑造太湖溇港是在特定生产力条件下,先民为改变耕地短缺命运、向往更好生活而做出的大胆之举。岁月的悠长跨度中,溇港不仅改变了湖州的原始地貌,更滋养了农耕社会发展,孕育出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人文气质。

  这份创新一直传承至今,成为湖州人创造文化、丰厚家底、发展经济、开放合作、改变命运的强大基因。数天前,春日的溇港畔,传来一个消息:吴兴高新区的杨溇村、许溇村、幻溇村与织里镇的义皋村、伍浦村、庙兜村抱团合作,6个紧邻太湖的村庄今后将以“太湖新溇港”的名义携手发展。

  六个村“合”并在一起,这是一步新棋,也是一次站在更大区域、更高角度对溇港独特资源的重新审视,它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一

  吴兴是湖州太湖溇港分布最多、保留最完整的区县,74条溇港中占据了39条,拥有美丽的太湖湖岸线、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区位条件。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使溇港区域自然而然吸引着外界目光,敏锐的自然投资人悄然入驻,村庄自身也谋求着新的发展。

  位于伍浦村的DONTCAMPING咖啡店负责人闵艺萍就是其中之一。经过近一年多的运营,如今她的咖啡店已成为湖州知名网红打卡点。滨湖六村也积极行动,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6.28亿元用于开发建设。在杨溇村,以南瓜造型为主题打造的露营基地,每到周末都会“一帐难求”;庙兜村洋湾里自然村西南侧的BIG BASS路亚基地,每天都会有很多游客前来垂钓。2023年,滨湖六村每个村的集体经济都突破了100万元。

  滨湖优势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的竞争优势,利用溇港资源,做好太湖文章,打响太湖品牌对于吴兴来说大有可为。对此,今年初,该区协同全区各部门成立了滨湖六村绿色共富区建设专班,决定首期推动26个农文旅重点项目串珠成链,力争今年底建成7.3公里的最美太湖岸线。

  孙子兵法云:“善战者,求之于势”。可见,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更高层面谋划推进六村之“合”,顺势应势。

  二

  村民可以选择自己创业,也可以把现有的民宅出租给有想法的年轻人,无论怎么选,政府都会鼓励引导,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场地、服务、平台等政策方面的补助。

  太湖新溇港如何打造?吴兴首先明确,不搞大拆大建,尊重历史,保护自然,合理利用溇港资源。方案指出:牢牢锁定7.3公里最美太湖岸线、1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联动带动申苏浙皖高速以北、大钱港以东至江苏交界的太湖南岸区域,努力把滨湖六村打造成为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绿色共富示范区。

  ——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依托省淡水所、市农科院等机构,发展湖蟹、罗氏沼虾、太湖鳜鱼等特色水产品,建设高端有机蔬果基地,培育优质农业种质资源,打响滨湖农产品区域品牌。

  ——打造文化遗产展示地。突出溇港圩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遗产保护为重点,协同推动农耕文化、水乡文化、丝织文化、古村文化等传统文化活化利用,展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打造乡村旅游网红地。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趣味研学、运动体验、康养生活、青年乡创、高端民宿等乡村旅游业态,成为南太湖乡村旅游新热点。

  ——打造生态文明体验地。以全域田园水乡和农文旅绿色产业为特色,打造南太湖生态文明体验片区。聚焦“满眼皆生态、时时见生态、心中有生态、自觉行生态”,促进全民共建共享生态文明景感体验。

  ——打造共同富裕样板地。以集体快发展、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大力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建立“创客团队+基地农户”创业抱团模式,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三

  乡村产业要兴旺,需基于一定区域和体量,才能具备多元化的功能布局,这种集成并非简单“物理组合”,而是通过一体化规划、项目化运作、集成化示范、片区化共享,实现“化学反应”。通过组团式发展,滨湖六村要以更人文、更江南的面貌向大众走来。

  穿透历史和现实,时至今日的“太湖新溇港”将会发生怎样的蝶变?这一课题已上升至全市层面,成为湖州创新实施的“四季看变化”的标志性点位之一。

  放眼全省,农业产业历来“多小散”,因此品牌化乡村经营常常面临着无米之炊的困境。破题过程中,创新的乡村组团式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趋势。在2022年浙江公布的全省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中,100个试点中有25个并非村庄建制的行政村,而是以片区或组团的方式位列其中。

  乡村是个开放的大公园,“太湖新溇港”能最大限度避免同质竞争、改变明星村辐射带动不够的现状,以“统一规划、错位发展、共建共享”为实施路径,突破单村发展瓶颈,实现片区内行政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以强带弱,形成辐射效应、聚集效应,进而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

  对此,吴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滨湖六村来说,以“太湖新溇港”的名义携手发展,既是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的创新探索,也是顺应地方发展、打破行政篱笆的一项民生实践,可以更好地按照产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的资源优化配置。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专题
六个村“合”在一起的深意
“三亲”生态亲子教育环境行与思
飞英塔修缮下月底竣工
“精”绘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