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赋予新时代新征程人民政协工作新使命、新要求。界别是政协的组成基础,不是一个组织,而专委会是政协工作机构,由常委会决定,对常委会负责,其重要职责就是联系指导界别工作。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是一项事关政协组织、界别委员和一般群众的系统性工作。当前,各地政协基本按照“政协统一领导、专委会服务指导、委员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例如湖州市界别群众“五联”矩阵工作方案要求,市政协9个专委会分别联系2至5个界别。因此,做好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必须发挥好专委会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一是思想联心,让委员知道“我是谁”。政协委员来自方方面面,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认识不一定相同,同时,政协委员来自界别,从界别中产生。专委会要积极引导,把“学思想”作为第一位任务和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依托相关学习平台,带领广大政协委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如湖州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依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小组学习会、党员委员履职临时党支部、界别活动室、委员会客厅等平台,组织委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并把学习政治理论融入到每次界别活动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不断提高委员思想水平和认识能力,让委员自觉认识到自己是本界别的代言人,让委员明白自己履职的行为是代表一个群体,有效强化委员界别意识。
二是资源联享,让委员明白“依靠谁”。界别有组织作为依托,界别委员在开展联系工作中相对比较顺畅,比如民主党派在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中就具有先天的优势,以湖州市政协优秀界别活动室评比为例,2021年至2023年,党派所在的界别活动室占比为优秀界别活动室总数的80%左右。除民主党派之外,大部分界别都可以找到依托的组织,如工青妇、科协、工商联等群团组织都是政协组成,可以资源共享,平台互通,使原来就是政协组成的相关组织与政协关系更加密切。如社法和民宗委联系的工青妇、少数民族宗教界别等都是有部门和组织可以依托的。专委会要加强与联系部门合作,形成工作合力,争取联系部门对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的支持,增强委员的归属感。今年,湖州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与市民政局积极对接联系,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界别工作室开展了以“童参与·同提议”为主题的委员与儿童面对面协商活动,邀请教育、民政、残联等相关部门面对面对话沟通,共同探讨优化改善特殊儿童教育环境、提升康复设施、提供心理关爱服务等,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三是履职联动,让委员明白“联系谁”。专委会是政协的专门工作机构,起着联系界别的桥梁纽带作用,在为界别委员服务方面责无旁贷。特别是在全会闭会期间,专委会应该有计划地加强组织和指导,推动界别开展相关工作,保证界别活动在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议的领导下开展。在政协日常履职中,要把专委会日常工作与开展界别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产生1+1>2的履职效果,积极破解政协委员“年委员、季常委”现象。湖州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积极与联系界别深度绑定,在提案工作方面,依托界别活动室平台,在提交提案前开展交流和讨论,大大提高了提案的质量,2023年联系的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别形成了《关于成年孤儿社会安置的建议》等集体提案,为政府部门优化我市成年孤儿安置政策建言献策;在协商活动方面,组织宗教界别委员到长兴县寿圣寺围绕“宗教发展与文化保护”开展界别座谈研讨,积极引导宗教界别群众团结带领广大信众,把爱国作为发展宗教事业的应有之义,服务社会发展、履行社会责任;在民主监督工作方面,专委会将专委会监督和界别监督有机结合,今年围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主题,邀请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别委员参与“《看见》政协在监督”履职活动,深入了解市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工具和学校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准提出意见建议,推进相关部门即整即改。相关的经验做法“小窗口”里的“大履职”——湖州市政协“同心善治·关注群众身边事”的新闻宣传在人民政协网刊登。以履职联动的方式让界别委员成为联系界别群众的“熟客”“常客”。
(作者单位系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