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浩在《看见》栏目开播两周年座谈会上强调

持之以恒办好全媒体监督《看见》栏目
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蔡小伟作点评 吴智勇主持

  记者  孙文斌

  本报讯  由市新闻传媒中心重磅打造的全媒体监督栏目《看见》,是推动“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走深走实的重要载体之一。自2022年6月24日开播以来,该栏目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跟进报道,共播出475期,全网总阅读量超3.4亿人次,网友评论60余万条,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在《看见》栏目开播两周年之际,昨天下午,市委书记陈浩与栏目组记者编辑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相关领域专家等社会各界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总结经验,分享感受,听取建议,推动栏目不断迭代升级、取得更大成效。

  市委副书记、社工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吴智勇主持会议。市领导申中华、喻运鑫、王晓军、罗安生出席。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各区县、南太湖新区、长合区看见办主要负责人参加。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看见了什么?》专题片;《看见》栏目制片人,市建设局主要负责人,基层党员干部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观察团成员代表先后发言,分享感悟与体会,积极建言献策;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委、福建省记协主席、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蔡小伟作了点评,对我市以《看见》栏目为载体,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高效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陈浩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指出,《看见》栏目开播两年来,我们看见了一个个难点堵点被攻克解决,看见了党员干部闻风而动的担当,看见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点赞,看见了城市势能的加速汇聚,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他说,《看见》栏目是一个窗口,外界透过它,看到了湖州党委政府的自信;《看见》栏目是一面镜子,在激浊扬清中展现了新闻媒体的力量;《看见》栏目是一条纽带,让党委政府可以第一时间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看见》栏目是一把钥匙,打开的不仅是监督的大门,更是社会治理的模式,充分彰显了栏目的时代价值。

  陈浩强调,下一步要不断放大特色优势,重点在四个方面持续创新、持续探索、持续突破,不断推动《看见》栏目迭代升级。一是镜头要更加聚焦,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老百姓关切,进一步将媒体监督的力量转化为推动湖州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的强大动能;同时要讲述湖州好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为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赋能助力。二是行动要更加迅速,坚持“闻风而动、事不过夜”,深化“一地曝光、全域整改”,进一步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加速跑起来,营造热火朝天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三是闭环要更加严实,进一步健全完善“发现——曝光——整改——销号——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做到在“大闭环”中构建“小闭环”,在“长闭环”中细化“短闭环”,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四是群众要更加有感,始终想百姓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持续推动党委政府更加“有为”、党员干部更有“作为”,不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浩强调,持续擦亮《看见》栏目这张金名片,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党委政府要聚力推动,人民群众要踊跃参与,新闻媒体要冲锋在前,齐心协力把《看见》栏目办得越来越好,真正办成百姓问题的“搜集器”、党心民意同频共振的“转化器”、城市发展“扬长补短”的“助推器”,引领全市人民共同奏响“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的时代赞歌。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习近平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陈浩在《看见》栏目开播两周年座谈会上强调~~~蔡小伟作点评 吴智勇主持
~~~
~~~
~~~
~~~
南太湖禁渔成效明显~~~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实干争先看转化
   第06版:实干争先看转化
   第07版:实干争先看转化
   第08版:区县
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会谈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持之以恒办好全媒体监督《看见》栏目 更好地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一湖企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党史‘潮’起来”宣讲活动走进湖州
湖州文旅亮相莫斯科
《看见》何以被“看见”
水生生物资源呈三增两升
“巨型充电宝”并网成功
今日导读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