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老一小”解锁度暑新模式

  记者  陈虹  通讯员  聂双双 

  本报讯  “大家面部自然、身体站直、重心要稳,演唱时把上嘴唇往下绷着使劲……”近日,一场免费的京剧学唱暑期公益课在长兴县雉城街道大西门社区老年学堂上演。正在授课的是长兴金宝京剧社协会成员黎春娥,她既是社区老年学堂的老学员,又是社区“春泥计划”暑托班的新老师。

  热浪席卷的三伏天,如何让辖区内中小学生畅享暑期生活?如何最大限度整合资源为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今年暑假,大西门社区挖掘社区老年学堂内有技能的老党员、老学员的资源优势,通过“以老带小”的方式,结合“春泥计划”暑期夏令营公益服务项目,为孩子提供京剧学唱、非遗泥塑、红色阅读、书法绘画等暑期课程。

  “不仅离家近,还有免费教学,既省力又省心”“孩子说暑托班的老师是一个特别厉害的爷爷,不仅会做木雕,还会做泥塑,孩子非常有兴趣,特别愿意参加……”开班仅半个多月,不少家长都对这期暑托班表示认可,认为办得及时,办得好。

  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老年学堂的学员有满满的成就感。为了办好暑托班,老年学堂的5名学员结合自身特长,将课程细分为基础课程、非遗传承、文体培训、经典阅读四大类别,为暑期课程注入了新活力。“我参加社区老年学堂已经有2年了,今年暑假,我从学员变成老师,教孩子们读书写字,觉得很有意义。”退休教师李少美说,现在好像又重新回到讲台上,这种感觉很亲切。

  老学员到新老师身份的转变也是雉城街道实现老年教育资源“化零为整”、提质增能、社区老年学堂不断进步更新的一个切入点。接下来,雉城街道将持续聚焦“一老一小”服务工作,通过阵地融合、队伍聚合、资源整合等形式,让“银发生辉”成为常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实干争先看转化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外卖小哥”兼职社会治理网格员
新增一条新能源航线
社区开出“微心愿” 在职党员领单办
“堵心路”变“顺心路”
新农村 美如画
“高温护卫队”送清凉
“新风菜单”打造乡村新风尚
文化纳凉乡村馆受捧
“一老一小”解锁度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