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吉丽
本报讯 拿出细毛笔,蘸上颜料,在小小的蚕茧上画各种图案……近日,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40余名学生组成研学团,来到安吉县梅溪镇马村村学习蚕茧作画。“蚕茧作画虽然是慢工细活,但也要胆大,更需要创意……”非遗传承人马义军一边讲解要领,一边指导学生们作画。完成创作后,大家直呼有趣。随后,学生们跟随村委会工作人员走进蚕桑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一代又一代马村人种桑养蚕的故事,品味蚕桑文化的特色底蕴。
探寻非遗之美的第二站是黄武乡村记忆博物馆,这是一个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生产生活为背景的记忆主题展馆,通过3个主要篇章回顾和讲述了改革开放前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场景。学生们边走边看边听,对这里产生了极大兴趣。
研学团还来到上舍村,参观龙舞文化博物馆,体验了化龙灯制作过程,深入了解龙舞文化。安吉白茶也是梅溪昆铜片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在钱坑桥村玉尔茶企,大家通过品茗、参观等方式,赴一场茶文化之旅。此外,在“深蓝计划X”咖啡馆,校地双方举行了中国计量大学青创调研基地落成仪式,省文化特派员陈丹丹为大家宣讲了文化乡村振兴知识。“梅溪非遗项目多,让我们拓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生们说。
中国计量大学创新创业管理微专业负责人李佳介绍,每年寒暑假,该校都会鼓励青年大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领略大自然,感受人文底蕴,今年梅溪镇为学生搭建平台,探寻非遗之美,领略匠心风采,很有意义。“活动结束后,我们还会安排一批学生留在当地,对梅溪作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研学团的农创课共富大讲堂等平台宣传推介梅溪。”李佳说。
“这也是我们推动青年入乡发展的一个缩影。”梅溪镇团委负责人表示,梅溪是省级文化强镇,非遗不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高校学生暑期研学这一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非遗的认识和了解,也能提高他们对乡村文化的关注度,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