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业减排使出“十八般武艺”

  记者  陆晓芬

  一个羊场如何实现“自给自足”?近日,记者在南浔区善琏镇“羊光互补”共富羊场,看到一条闭环循环链:棚顶发电、棚下养羊,太阳能供给羊场的全域数字化系统,粪污自动收集,机器人上岗喂料,两人能管万头湖羊。

  羊场负责人王志新介绍,利用1万头存栏规模的羊棚顶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不仅解决了羊场每月近万度耗电量,剩余电量还可经国家电网授权销售给企业,经营收入反哺到优质湖羊品种繁育基地的打造。

  近年来,我市持续构建并完善“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三级循环农业体系,使出减排固碳“十八般武艺”,形成具有市域特色的绿色低碳农业发展新方式、新网络和新格局。

  像“羊光互补”共富羊场,就是主体小循环的典型代表。所谓主体小循环,是指单个经营主体在自己的经营单元内建立生态循环链,使物质、能量能够顺畅流动转换。我市通过推广“稻渔共生”“稻虾轮作”等一批生态循环模式、培育生态低碳农场模式、构建“数字+设施”智慧农业体系等方式,让单个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紧紧牵住生态低碳循环农业的“牛鼻子”。

  发展园区中循环,是连接上、中、下游产业链,形成循环圈。八里店南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通过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和生态循环农业集成技术,形成了产业融合生态布局、生产投入清洁可控、废物利用循环高效、生产环境整洁美丽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实现园区中循环。

  (下转A02版)  (上接第1版)

  实现县域大循环,则是构建“全面管理、分类回收、高效利用”的农业废弃物回收体系。以秸秆高效利用为例,长兴县通过引进秸秆综合利用企业,打造秸秆青贮饲料产业链,年均利用各类秸秆5万余吨,为秸秆利用“老大难”问题的破局提供借鉴。

  数据显示,全市肥药用量实现连续9年负增长,降幅分别达20%、58%,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率达94%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7.89%,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0%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思学
影视产业融合发展 交流会在我市举行
走读南浔:“原味”古镇不难寻
长三角国际人才与产业 融合学术研讨会在湖召开
以书换蔬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 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布
以赛为媒集结“最强大脑”
德清连续五年为新居民举办专属节日
重点建筑消防隐患排查开展
学深悟透 实干争先 为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社会救助托起“稳稳的幸福”
农业减排使出“十八般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