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洪桥镇

“两山”转化让富美景色添姿又添资

  洪桥镇俯瞰图

  浙江锦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河蟹收获

  芦祈漾

  白鹭岛生态公园

  太湖芦圻港水上运动度假中心

  标准化蟹塘

  图影大道

  这里,天光水色、波心荡漾;

  这里,鱼米丰饶、虾蟹盈筐;

  这里,大道康庄、百姓富饶;

  在水之畔,在山之侧,在太湖南岸纵横溇港间,以绿为笔徐徐写下诗意的富美,描绘出绿水青山间的富春山居图。

  ——这里是洪桥。

  今年,长兴县洪桥镇紧扣“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创立“生态公积金”,打造“资源多维度归集、价值多路径转化、收益多元化反哺”闭环,有效畅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截至目前,已实现镇域生态资源全量归集,超过80%的生态资源转换成生态产品,为富美景色添姿更添资。

  以绿为笔,绘农家丰饶图

  极目处是波光碧影,炊烟中是欢声笑语,走在洪桥镇七斗漾河蟹中心产区,高标准化的数字蟹塘纵横成网,兜住了水乡百姓稳稳的幸福。

  濒临太湖的洪桥镇,水系占据全县三分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蟹塘养殖,如今已形成蟹塘面积1.43万亩,年产量达1800余吨,年产值达2.3亿元,成为长兴最大的河蟹养殖集聚区,打响“中国河蟹之乡”金字农招牌。

  水岸清方能百业兴。发展河蟹养殖以来,洪桥镇大做水治理文章,自2003年“河长制”的种子在这片水乡破土发芽,21年来人们齐心聚力,共同向生态退一步索取,进一步付出,通过“生态公积金”统一流转闲置土地、统一归纳水产资源等形式,在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不忘守护绿的底色。“这是‘电子河长’系统,全镇所有主要河道的色度、浊度、温度等12项水质指标一目了然,监控画面可以360°观看河岸实时情况。”洪桥镇东王村河长钦伟娟十一年如一日,守护着家乡的碧波荡漾。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让这片水域常年保持Ⅱ类,河蟹“肆意”生长,成功打造出“长兴漾荡河蟹”区域农产品品牌,并先后包揽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农博会金奖、全国河蟹优质奖等荣誉。

  好蟹须得好水养。近年来,洪桥镇对河蟹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清理腾退高密度水产养殖346亩,低效益高能耗鱼类养殖906亩,淘汰低效益蟹塘154亩,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金融支持、院校支撑的生态农业发展机制,研发“河蟹+N”套养模式,实现资源集约利用、污染全量防治。同时不断引进数字化绿色养殖技术,将所有家庭农场纳入监管范围,全方位实时监控蟹塘水温、pH、溶解氧、氨氮含量等数据,实施动态预警。

  好水滋养下,“漾荡河蟹”自2019年以来实现产量、价格、效益三个翻一番,河蟹亩均价格由每公斤35元上升至每公斤125元,效益由每亩4000元上升至每亩1万元。

  绿水之下小螃蟹爬出富美路。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社长钱金元介绍,通过设立政府“绿色兴农”专项资金池和“漾荡河蟹”农文旅贷,蟹农们在合作社“十个统一”道路下发展生态养殖,可享受到在贷款、评优等方面赋予的利好政策,同时,“生态公积金”中的增值资金反哺规则将引导受益的村集体投入部分资金用于生态系统修复,形成“生态——经济——生态”闭环,使得人人护水行动持续。“我们力争在明年实现核心区蟹塘数字化率达100%、机械化率100%、高效养殖技术100%全覆盖,以此珍惜每一滴好水。”

  未来,洪桥将持续为“生态公积金”账户“充值”,根据养殖户每亩标准化整治投入资金的1/4予以配套补助,在道路硬化、围栏标准化、蟹塘数字化设备等方面进行改造,实现河蟹养殖重点村标准化蟹塘全覆盖,所在行政村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500万元,同比增长10%以上。

  以绿为笔,绘产业振兴图

  今年初,洪桥作为一个纺织小体量乡镇捧回了一个国家级荣誉——“中国纺织提花面料新兴产业基地”称号。这一切,源于3年前一次大刀阔斧的产业革命。

  为绿水青山腾空间。2021年以来,洪桥镇抓住《长兴县轻纺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意见》契机,按照总量递减、布局优化、效益提升的总原则,通过政府引导、统一设计、统一改造,建立低效企业有序腾退、中效企业梯次提升、高效企业精准导入机制,推动轻纺企业组团转型升级,将园区外散落的织机全部按照“低腾优进”原则聚集入园;大力进行厂房改造提升,实现织机上楼。累计关停清退74家企业,淘汰喷水织机2175台。通过“淘汰关停”实现能耗减量1.5万吨标煤,园区厂房容积率由原来不足0.8提升至1.5。亩均税收由原来不足6万元提升至15万元。

  同时,不断推动排污权、土地等要素向提花等高附加值、低污染产业集聚,在完成万台织机入园集聚下更新电子提花机7000余台,创新建设区域性公共数字服务平台,在云端实现资源共享,规上纺织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1%。

  “织机集聚后通过治污绿岛运行管理模式,由新源污水处理厂负责消纳园区工业废水,并投入一定资金用于废水处理,实现园区污水‘零排放’、中水‘全回用’。”洪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强彬斌介绍,通过“生态公积金”统一布局规划、统一招商引资、统一流转资源、统一打造品牌的“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洪桥镇污水处理厂年均投入近1000万元用于工业废水治理再生,日回用水量可达2.5万立方米。

  洪桥镇亭子桥村赵家浜自然村位于该镇工业园区附近。“现在河水清澈见底,可以放心洗菜了。”村民告诉记者,织机入园集聚后,依托微改造精提升,过去的脏臭河全部进行生态化治理,打造水下森林,人居环境越来越好,村民幸福感越来越强。

  “越来越多的客户从柯桥、盛泽改道洪桥,产品甚至漂洋过海,让中国提花元素穿在了外国友人身上。”浙江锦诗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东明介绍,该公司通过绿色工艺生产的国风面料已出口到南美洲、欧洲等地区,企业在绿色转型中倍感信心。

  目前,洪桥镇已涌现出一大批像锦诗科技、晶品纺织、天盛化纤等数字化、低碳化纺织企业。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纺织企业带来了全新面貌,也让洪桥这块土地焕发了勃勃生机。锦诗科技与东王村、太湖村等周边行政村联建10余个“共富工坊”,已吸纳15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妇女参与围巾加工,人均年增收达3万元。

  绿色是发展的底色。“我们将抓牢环保举措,持续深化产业转型升级,把控能耗、注重设计,督促企业持续做好绿色生态生产,持续推进提花产业提档升级。”洪桥镇党委书记沈华明表示。

  以绿为笔,绘富美山水图

  “这里以前是闲置土地,但水质很好,所以在这里投资了水上运动度假中心。”走进洪桥镇东王村太湖芦圻港水上运动度假中心,琳琅满目的水上娱乐项目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度假中心的舒总介绍,该中心共流转东王村351亩水域,保留原先地形地貌和溇港河道湖泊,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亲子水上乐园、皮划艇、水上卡丁船、树屋民宿等度假业态,预计年营收可达500万元。

  治生态就是致富。近年来,洪桥镇大力推进生态资源集成,建立全域生态资源动态排摸机制,梳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空置厂房民房等闲置资源、排污权等权益资源,厘清资源存量和布局,摸清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经济价值。“根据生态资源所有权或承包权情况,设立农户、企业、政府三本账户,各做文章,将生态资源价值利用最大化。”洪桥镇社会事务办工作人员胡峰介绍,目前,该镇已排摸出各类资源200余处,结合洪桥镇区位地理优势,承接龙之梦溢出效益,制定“滨太湖、沿弁山”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在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扰动前提下,盘活废弃矿山、漾荡湖泊等资源。目前,已引进农文旅类项目14个,总投资额达8.5亿元。

  在欣赏弁山风光时喝上一杯“香草山上”浓郁的咖啡,在徜徉小西洲后打卡云梦谷休闲园……眼下的洪桥镇点亮了一处又一处生态资源点,有效整合太湖、溇港、湿地、漾荡、田园、山野等资源,持续加快构建太湖风情观光带、河蟹养殖产业带、弁山一线精品带的“三带”式农文旅融合布局,成功打造“漾荡之旅 蟹逅洪桥”全域农文旅品牌,惠及全镇三分之一人口,实现绿富美。

  “已联动小西洲、香草山上、云梦谷休闲园等5家咖啡轻餐类项目,为‘生态公积金’筹集资金1.5万元,其中80%以上用于河道清淤整治。”洪桥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张勤兵说,接下来,洪桥镇将通过“生态公积金”账户制定农文旅项目营收提取机制,鼓励项目业主投身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0.5%的经营收入用于生态修复,实现“生态公积金”增值。

  文/朱琳琰

  本版图片由洪桥镇人民政府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5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6版:8·15全国生态日特别聚焦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两山”转化让富美景色添姿又添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