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资源下沉 便民到位

我市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记者  王艳琦

  本报讯  德清县舞阳街道一村民孙女士日前从家里出发,仅10分钟就来到了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向这里的工作人员咨询夫妻双方财产分割相关法律问题。

  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帮助联系村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根据民法典中财产分割相关条款进行答疑解惑,后经公共法律服务站调解员等多方努力,夫妻双方最终达成和解,为这场家庭风波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们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对原有体系进行迭代升级,全面打造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德清县司法局介绍,目前,德清已在县镇(街道)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提供常驻式法律服务,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由村(社区)法律顾问提供定期上门服务。同时通过线上载体弥补线下服务人员不足、时空受限、内容单一等短板,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融合共享。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便捷触达,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法律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以城区步行15分钟、乡村骑行15分钟、偏远山区车行15分钟为标准,推动各类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延伸到乡村、商圈、楼宇等基层。

  据了解,目前,我市各区县都在不断推进“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的建设,使法律融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畅通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渠道。在安吉县大余村青年创业园,安吉司法局打造了青年创业人员的专属“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为园区青创企业、青年人才量身定制专门的法律服务团队、专属的法律服务平台、专业的法律服务产品,满足青年人才的个性化法律需求;南浔区则进一步深化“公证+金融”合作机制,在40余个金融机构网点和丰收驿站植入公共法律服务,创新探索法治与金融的叠加服务;吴兴区立足社区“最后一公里”,建成全市首个商圈类公共法律服务示范点,配置法律服务智能终端,为纠纷调解赋能添力;长兴县以基层问题为导向,在农批市场主动作为,导入优质法律服务资源建圈拓片,打造群众身边的公共法律服务特色站点。

  市司法局表示,接下来,我市将以更加优质、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回应群众与企业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新期待新需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全民国防教育日主题活动启动
我市打造“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
我市一案例入选全省网络安全优秀案例
“土地魔方”转出兴村活力
湖州学院现代大健康产业学院成立
“压”出国际范
“笔踪寻迹”书画展开展
春风化雨 德润全城
你好!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