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钰苑
湖州的教育版图上,有一所特殊的学校,静静地守护着一群特殊的孩子。这所学校就是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一所专为中重度智力障碍、孤独症、脑瘫、多重障碍等儿童少年提供教育的温馨家园。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都说特殊儿童是“折翼的天使”,在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有着这样一群老师,他们用爱心和耐心,为天使修复飞翔的翅膀,他们自身的光芒虽然微小,却能汇集在一起,穿透黑暗,点亮这些孩子未来的路。
上课铃声响起,601班班主任周佳荔走进教室,她翻开人教社培智新教材《生活语文》,准备为班上的15名学生讲课。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课前她准备了不少教具,比如能触摸的实物、PPT、视频等……学生特殊,教学自然也变得复杂。2016年,教育部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被选中参与《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社培智《生活语文》《生活数学》教材的编写试用工作。作为该校业务骨干,周佳荔也投身其中。
“经过几轮审读试教,目前教材已经编到第9册,我每学期都要和校教研组成员们一起协助专家了解实际情况,编写出老师爱用会用、学生喜欢适用的新教材。”她说。
周佳荔是无数特教老师的缩影。他们关注教材变化,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为班上不同残障程度的学生一一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努力打造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全支持课堂。全情的付出,让这些老师赢得了孩子和家长的信赖。学生们也不负厚望,在美术、体育等领域一展长才,屡创佳绩。
在南浔长超小学教书19年以后,2016年,汤秀峰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投入卫星班融合教育工作,帮助特殊学生转型。
所谓卫星班,就是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附设在普通学校、服务于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的班级,由普通学校教师和特殊教育老师共同执教,是促进特殊教育走向融合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安置方式。
虽然教学对象有差异,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是汤秀峰一直秉持的教育理念。从此,夜间伏案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饭,每周多达26节的课程安排,她毫无怨言。在她的帮助下,有4位中度障碍学生成功转入普通学校学习,更多学生在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等方面,顺利达到普通小学同等要求。
正是有这样无私奉献的教师,卫星班的教育理念得以在湖州生根发芽,让特殊孩子在融合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有机会迈进社会的大舞台。
要当好特殊学生的引路人,专业能力是“王道”。近年来,在“特教能力”提升行动的加持下,湖州市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培育出了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工作者、全国“特教园丁奖”获得者等一大批优秀特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