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吴兴区一早教机构宣布即将闭店,众多家长以预付式消费购买的课程却不能退费,工作人员以“只负责约课和登记”为由推卸责任,总部顾问更是称“没有退费选项”。更令人心寒的是,家长们向多个部门求助时,同样没有部门能够管,暴露出相关监管部门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的监管漏洞。
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常见的消费模式,以其便捷性和灵活性,在各类服务行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从健身到教育,从美容到餐饮,几乎无处不在。然而,这种消费模式也带来了诸多风险,尤其是在商家经营不善或恶意卷款跑路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成了一个棘手问题。近些年,不时有培训机构突然倒闭而无法给消费者退预付款的情况发生。这类预付式消费往往涉及大量资金流动,一旦商家出现经营问题,资金往往难以追回,让消费者蒙受不白之冤。从此次预付式消费退费被“摆烂”的事例中,也不难看出,该消费模式的规定模糊,往往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不同行业的监管主体和法律法规也不尽相同,很容易出现监管责任不明、监管力度不足的漏洞。
如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各部门监管在线。比如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消费者在遭遇问题时能够找到有效的投诉渠道;再如加强对预付式消费领域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预付式消费资金监管制度,防止商家恶意卷款跑路。只有各个部门在协同监管上持续探索,打通“堵点”、瞄准“痛点”、消除“盲点”,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更放心、更舒心。
(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