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提效

  为基层减负是党员群众的期盼,也是基层干部的心声。但仍有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各种牌子挂满墙,各种工作层层加码,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可见,为基层减负还需要久久为功,落到实处。

  减少不必要的负担,首先要厘清职责边界。一些工作把职责层层下压传导到末端,看似前面的责任压力少了小了,实则责任并未压在实处。从工作来看,各个层级、各个单位都有职责权属,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该是哪一级承担的责任履行的职责,就得这一级顶上去扛起来。动辄给基层甩包袱压担子提要求,结果是基层不堪重负,工作也推进不了。减负不是减责、减事,而是要提效增能,要责任分解层层抓落实,一级带着一级干,让基层把精力时间集中到干事创业中,切不可让层层传递压力变成层层卸责。

  其次,减负要减在实处,不能搞成形式主义。检查考核、问责追责、绩效考评、任务加码等让基层应接不暇,文山会海、迎评迎检、材料报表等让基层干部深陷泥潭。要以考核为指挥棒,体现考核对工作的指导作用,制定更为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既要认真翻阅材料,也要看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既要听干部的意见建议,也要倾听群众的声音,如此才能通过考核全面掌握情况,督促工作顺利推进。

  减负要聚焦问题,从实际出发,考虑基层感受,从根子上想着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工作提质增效。少些“甩锅者”“键盘侠”“传声筒”,少折腾少推责,减负就能减到实处,让基层干部能轻装上阵,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詹茉,载《云南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版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时评
在湖笔竞秀中致敬匠心巧手
“教材付费二维码”错在了哪
更需警惕的是隐形违法招聘
退费“摆烂”,监管需在线
别被“保过”忽悠了
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提效
你测评商家,网友也在测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