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颗粒归仓

  记者  陆晓芬

  11月11日10时,在南浔区双林镇箍桶兜村千亩稻田,暖阳照在成片金黄稻浪上。

  “丰收增产,减损也是关键。走,带你瞧瞧收割的门道。”南浔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收割机操作员陈新月驾驶全喂入式收割机慢慢进田。他说:“一开始进田速度不能快,前几天下雨,田块有点软,收割机的转速和驾驶速度要量田定制,这样才能确保颗粒归仓。”

  收割机“熟悉”2分钟后,随着收割机前方的拨禾轮快速运转,水稻被收入“囊”中,只在后方留下一行行整齐的稻茬。“拨禾轮转一圈收稻5公斤多,5分钟就能收完1亩田。”陈新月拉大了嗓门。

  “金黄间带着些许青绿,达到九成熟,是收割的好时机。”陈新月说,上个月,他参加了全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比赛,拿了三等奖。

  机收如何减损?陈新月告诉记者,以正在收割的田块为例,田块不算软,结穗量高、稻株密度大,转速不宜过快,约在2500转/分钟即可。“我们现在用的是全喂入式收割机,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即使遇到部分倒伏田也没事,若收割的时间早,就得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收割效果更好。”

  “嘀嘀嘀”,提示声传来,粮仓满了。陈新月按下按钮,卸粮筒伸展平移,一旁的运输车紧随其后,稻粒倾泻而出,稻香扑鼻而来。一粒粒稻谷从收割机转移到运输车,再被运往仓库,最后进入烘干环节。南浔浔稻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曹泉方说:“新收的稻谷要尽快烘干,才能减少损失,目前8台烘干机24小时作业,每天可烘干水稻160吨左右。”

  记者看到,烘干时由带有护套的铲车将稻谷倒入烘干机中,先经过清理筛,筛掉秸秆和稻草,而后便开始烘干程序。“温度保持在60℃至65℃。”他边说边操作,通过烘干,稻谷水分降低到14%左右,这样能有效防止稻谷发霉,降低破损率。

  市农科院机信站站长李江涛介绍,目前,湖州水稻、油菜和小麦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100%,机收损耗降低至2%以内。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我市晚稻平均亩产531公斤,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就相当于每亩增产5.31公斤,全市70多万亩水稻,即可增产370万公斤左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160余小工坊编织强村富民梦
物业改革创新提升幸福指数
全国书画名家齐聚“东亚文化之都”
第二届“两山杯”全国大学生 乡村振兴创新创意创业大赛闭幕
颗粒归仓
下月中旬前完成农田整改
《湖州丝绸档案文献图鉴》出版
“湖马”志愿者赛前培训启动
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确保治气攻坚取得实效
做大学生的警官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