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旬微雕大师:一笔一刀镌刻艺术人生

  朱次元和夫人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微雕茶壶刻茶经》。

  作品《微雕茶壶刻茶经》。

  微雕茶壶是集造型、刀法、书法、绘画、审美等为一体的工艺美术品,茶壶上刻的陆羽《茶经》字字清晰,工整美观。

  朱次元雕刻时屏气凝神,全神贯注,每下一刀又快又准。

  朱次元在寿山石上刻了陆羽画像,栩栩如生。

  每把小茶壶都能出水,极其精致。

  大大小小的微雕工具都是陪伴朱次元30多年的“老伙计”。

  朱次元正在创作中。

  朱次元花二十多年打磨,作品《中华魂》获得5个国家级金奖、7个省市级金奖和2项吉尼斯纪录。

  记者  施莉娜  摄影报道

  本月初,记者来到吴兴区飞英街道米行街社区,走进微雕大师朱次元家中,阵阵花香沁人心脾。客厅楼梯旁的长桌上,圆形博古架上摆放着20把形态各异的小茶壶,凑近一看,小茶壶上还刻着字,惟妙惟肖。“这上面刻的是陆羽茶经,大约有6300字。”朱次元说,这一系列作品《微雕茶壶刻茶经》经过三年悉心创作,终于在今年9月完成。

  今年80岁的朱次元是土生土长的湖州人,曾是一名木模工。上世纪80年代,他初次接触微雕便产生浓厚兴趣。因为有模型工艺基础,跟微雕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自此沉醉在微雕世界中。1990年,他全身心投入到微雕创作中。2006年,朱次元获得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在业内声名鹊起。

  不到1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除了各类微雕作品和荣誉奖章外,还有工作台上大大小小的制作工具,如锉刀、刻刀、锯子、显微镜等。“大多数工具都是我自己做的。”朱次元说,这些都是陪伴他30多年的“老伙计”了。微雕的基本功就是手要稳,全神贯注,一旦分心,便会功亏一篑。在《微雕茶壶刻茶经》作品制作过程中,朱次元一边学习陆羽在湖州创作世界首部茶叶专著《茶经》,一边查阅“壶艺泰斗”顾景舟制壶技艺,两者结合,缩制而成。朱次元精益求精,一来灵感,便要一气呵成,废寝忘食,“这20把小茶壶都是我精心挑选的寿山石制作”。

  去年,朱次元的《微雕茶壶刻茶经》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并获得最佳技艺奖。他经过20多年精细打磨的精髓作品《中华魂》获得5个国家级金奖、7个省市级金奖、2项吉尼斯纪录。大大小小的作品获奖不计其数。

  “微雕要静心、细心、耐心、恒心,没有数十年时间根本练不出来,所以现在愿意学习这项技艺的人不多。”朱次元无奈地说。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可他依旧坚持初心,择一事终一生。

  朱次元用一双巧手,在方寸之间雕刻出中华瑰宝,守护民族艺术。耄耋之年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让更多人发现微雕技艺的魅力,让这项古老的手工艺得以传承。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图说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八旬微雕大师:一笔一刀镌刻艺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