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志松 陈坚
本报讯 在德清县下渚湖街道沿河村,特困老人茹丙良日前见到街道与村里的干部路过家门口,紧紧拉住他们的手,不住地道谢:“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竟能住上如此干净明亮的房子。”
茹丙良是沿河村的独居老人,也是村里的低保户。多年来,虽有政府的接济,生活尚可维持,但他所居住的房屋已十分老旧。低矮的屋舍内,桌椅、小家电、被褥等物品杂乱地摆放着。墙面和地面仅涂一层水泥,整个屋子显得黯淡无光。
今年初,下渚湖街道启动 “善居工程” 改造项目,茹丙良家被列入改造对象。街道工作人员前往他家排摸情况,在了解老人需求后,迅速联系工程师为其设计房屋,对客厅、卧室、卫生间、厨房4个空间进行重新规划,打通线路,粉刷墙壁,铺上瓷砖。同时,还为老人申请了家电配置工程,配齐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电饭煲、电风扇六大基础家电,让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历经一个月的精心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入住新屋那天,茹丙良驻足在家门口,十分高兴,不敢相信眼前这座明亮整洁的房子竟是自己的家。如今,他时常向人 “炫耀” 自己的新屋。
像茹丙良这样,破旧老屋变新居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德清县以改善提升低收入四类家庭的基本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为目标所推进的 “善居工程” 项目。该项目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这些困难家庭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德清县自2022年起推行“善居工程”,以每户1至6万元的标准,为全县低保、散居特困家庭量身定制“一户一策”改造方案,致力于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至去年底,已投入400余万元,成功改造134户家居环境,为200户家庭配置家电。
今年,德清县民政局牵头,联合建设局、残联与慈善总会,对拟改造家庭展开入户核查,将“善居工程”与危房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等有机融合,从生活设施安全、室内环境整洁、居住条件改善三个维度,精心编制“一户一策”方案。计划为70户特困和低保家庭优化居家环境,为200户困难家庭配备空调、电视机等六类基础家电。
德清县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部署更为提前,资金更为充裕,施工单位经验更丰富,且凝聚政府与慈善力量共同推进。实施中巧用‘加减乘除’,推动工程迭代升级。从单纯改善居住环境向为低收入家庭配置生活家电转变,持续提升低收入群体生活品质。”
今年,各部门紧密协作,“善居工程”救助力度升级。引入优质企业参与设计、监理、验收与结算,提升改造标准,选取3户家庭重点打造。如新市镇厚皋村散居特困老人归春福,基本生活功能缺失,经向慈善总会反映,改造标准从3万元提至6万元,厨房、房间与卫生间焕然一新,生活空间安全独立。
在精简救助流程的同时,整合爱心企业、退休党员、工匠达人等社会资源,构建义务服务资源库,覆盖需求排摸至工程验收全程,营造多元参与的良好氛围。浙江欣康暖通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家电配送单位,及时备货,确保困难群众夏日来临前用上空调。
德清县民政局整合资源,依循现代化生活标准,按“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分“按需配置一批、选择提升一批”两步,精准确定家电配置,实现供需匹配与资源高效利用。当前,已配送空调109台、电视机88台、冰箱73台、洗衣机116台、风扇73台、电饭煲62个。
看到自家昔日的“毛坯房”焕然一新,舞阳街道双燕村一王姓“善居工程”受助家庭,特地请人制作了锦旗,送到了县民政局和慈善总会,感谢“善居工程”实实在在提升了他家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截至目前,今年的70户居家环境改善、200户配置基础家电的目标已全面完成。德清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围绕打造困难群众“明亮整洁、居住舒适、安全便利、功能齐全”的生活空间为目标,不断改善他们的居家生活环境,托住困难群众“稳稳的幸福”,助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