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税务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路线图,发出了中国改革开放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总动员。全市税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地方党委政府及上级局党委要求,压实主体责任,坚持守正创新,在着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见效中,突出难点、聚焦问题、增强本领,找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发力点,开展“让每一个需求都被看见”专项行动,全力推进服务下沉构建纳税缴费“家门口办”服务新渠道。截至目前,已设立村级服务点508个,设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特色园区的服务点54个,今年累计办理业务量4万余笔,解决税费疑难问题3000余个,切实为村(社区)居民打造家门口的服务站,实现“5分钟”办税缴费体验。
瞄准“广度”抓覆盖,织密下沉式服务网格。各地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等仍存在不会操作、办理不便、事项繁杂等难点堵点,“碎片化”“节点式”服务需求依然突出,需要最大范围铺设“家门口办”服务点,实现全市73个乡镇税费服务点辐射范围全覆盖,其中30个乡镇实现村社级服务点全覆盖。
一是点多面广,站点设置强粘性。一方面,依托乡镇村社党群服务中心、金融机构、产业园区等社会化网点常态化设立服务点,通过在原有自助终端内嵌电子税务局,或配置外网计算机、自助一体机等方式,助力群众就近办理缴税证明打印等以自然人为主的高频税费事项。另一方面,根据季节性、动态性办税缴费需求,如遇农产品集中开票、商户集中代开房租发票等,通过设立临时点、税务部门自建、联合人社等部门设立等方式批量解决需求,如在安吉白茶季下沉“白茶交易市场”设置服务点,为1.7万户茶农茶企提供了开票、政策辅导等服务。
二是广纳贤才,团队配置强支撑。一方面,在吸收网点原工作人员基础上,与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属地高校等组建多元化志愿服务团队,并形成云呼中心、兼职法制员、公职律师等一体化支撑团队;针对安吉地域广、山路多的实际情况,吸纳辖区内4个乡镇的村委、村财务人员等,壮大山区服务力量。另一方面,强化业务培训和激励机制,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司法、人社、医保、不动产等部门开展高频业务课堂,各属地税务部门不定期开展走访调研,税源管理部门支部书记担任服务点联络员,并从基础运行、服务项目、服务质量、教育培训、社会形象等五个方面详细制定服务标准。
瞄准“精度”抓服务,实现业务办理分级分类。通过诉求分析及高频热点问题反映,村(社区)居民仍存在不会操作、跨区域业务等情况,需要税务部门及时梳理协办、帮办、代办业务内容,切实提升“家门口办”服务效能。
一是“自助+协办”,保障服务兜底。群众可就近选择税费服务点,通过移动端、电脑端或自助办税设备办理涉税费业务,自行领取税费优惠政策宣传册等。此外,税费服务点工作人员会现场辅导群众办理涉税费业务,有困难的由工作人员通过远程交互方式连线税务“云呼中心”予以辅导,依托税务“办问协同”新模式改革,实现“屏对屏”同步办理、“手把手”实时教学,如个人代开普通发票等业务,让村镇居民从“要跑路”到“少跑路”再到“不跑路”。
二是“帮办+代办”,促进服务提档。税费服务点工作人员可帮助群众远程提交业务申请,或根据申请与纳税人缴费人签订委托书,提供代申报、代收受传递税费资料等服务。同时,依托征纳互动服务,建立完善收件、办理协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场景式归集,整合跨区域涉税事项报告、报验、预缴、反馈等功能。
瞄准“温度”抓协调,推动争议纠纷源头化解。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涉税费事项,加强对跨部门事项的治理力度,统筹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从办理“一件事”向解决“一类事”转变。
一是诉求有解,真实收集群众关切需求。通过各服务点精确感知、收集涉税费诉求,简易事项由受理人员当场办结,不能当场答复处理的流转至税务部门,税务部门按规定予以处理并反馈。同时,结合税收大数据分析,排查一段时期内的高频涉税诉求,针对性做好咨询坐席调整等服务改进工作,如在了解到群众因房地产开发商原因未开具不动产销售发票而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后,联合制定工作指引,保障商品房消费者买房办证权利。
二是矛盾快响,协同解决群众关键小事。针对涉税矛盾的专业性、敏感性、复杂性,充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基层站所兼职法制员制度,发挥公职律师涉法优势,提升基层税务部门税费矛盾争议预防化解能力,注重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同时,主动融入地方社会治理格局,健全社会保险费征缴争议处置机制等,推动税收治理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的转变,如安吉县局积极融入当地矛调中心,做到涉税矛盾纠纷“一扇门”进、“一揽子”调处,入驻以来累计接待税务相关来电来访群众415人次,启动部门联席会议8次,矛盾纠纷化解率达100%。
下一步,市税务局党委将继续坚定信心,勇担使命,矢志不渝将改革进行到底,以打造效能税务为指引,坚持以改革增效,以改革强能,高质量落实税收改革任务,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税务实践中交出优异改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