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企联建助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记者  姚思思

  本报讯  12月13日,雷甸镇解放村村民小吴正式成为德清县中能热电有限公司的一名司炉工,主要负责锅炉车间锅炉的操作。小吴有肢体残疾,经过“共富导师”一个多月的帮带培训,小吴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为推动周边残疾劳动力灵活就业,在雷甸镇党委的牵头下,由中能热电联合解放村、双溪村、塘北村3个村开展村企联建,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走出强村兴企共富新路径。

  围绕企业用工需求、产品加工需求及周边残疾劳动力实际情况,中能热电建立“资源共享、需求服务、项目领办”3张清单,深入残障人士家中,面对面了解其就业意愿、薪酬待遇及福利保障等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到合适岗位工作。

  随后,中能热电组织开设了“残疾员工共富学堂”,根据残疾员工的特长和优势,定制培训课程。同时,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周边村优秀青年担任“共富导师”,通过一对一辅导、实操演练等方式,帮助残疾员工拓宽就业思路、掌握实用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小吴就是“残疾员工共富学堂”的优秀毕业生。小吴笑着表示,现在感觉自己终于有归属感了,也交到了很多新朋友。截至目前,中能热电已累计开展10余场培训课程,惠及近100名残疾员工。

  “我们重视残疾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工作,为每个岗位配备略多于正常人数的残疾员工,特别制定针对残疾员工的请假制度,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照顾。”中能热电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建村党组织也推动党员与残疾员工结对,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心理健康讲座、节假日走访慰问等活动,关注残疾员工的身心健康。

  “村企联建打造的特色共富模式,打破了传统就业模式的束缚,将灵活性与便利性相结合,为特殊人群特别是残障人士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就业机会。”解放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建平说,通过精准对接、量身定制岗位,已经有40名残疾人在家门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雷甸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自开展党建联建以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周边村庄纷纷参与,逐渐形成“残疾人共富圈”,让特殊群体成为了共富路上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雷甸镇也将继续大力推动各种形式的党建联建活动,充分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将“组织链”与“工作链”深度融合、双向发力,为奋力打造融杭发展样板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化中国行
   第08版:区县
东港社区流行“青春范儿”
医共体建设释惠民红利
宣讲走亲激发互比互进
上马新生产线
县域技能型社会加速建
社保卡也能借阅图书了
村企联建助残障人士实现就业
发展“美丽经济”
党建引领促共富工坊集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