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碳路”之旅 湖州先行

  智造先行提升碳效

  精准技改加速绿色发展

  指导企业改进碳效水平

  集聚发展统一标准

  工信部日前发布了2024年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案例和特色案例名单。经专家评审,我市《以工业碳效改革驱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成功入选工信部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此次全国共有12项列入绿色低碳转型方向特色案例,湖州为绿色低碳转型方向浙江省唯一入选案例。

  从南太湖起步,到辐射浙江省,再到如今国家层面绿色发展的典型案例。短短三年多时间,一方小小的“工业碳效码”,在工业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集聚了众多创新元素,不仅把构想化为现实,更在一次次探索中完成了湖州的“碳路之旅”,持续为我市的绿色制造高质量发展贡献着连绵动能。

  文/图  记者  邵鼎

  无中生有  码上“碳路”

  有人说“工业碳效码”的诞生是偶然,也是必然。

  彼时,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背景下,精准测评工业企业的碳排放数据势在必行。但以往收集碳排放数据,政府侧存在行业、区县、园区企业情况底数不清、重点不明的情况,企业侧往往不知自身所处的碳强度水平及行业水平,导致想转型也没有标准和样板。

  也正是如此背景之下,2021年,我市通过汇集经信、统计、税务、电力等部门的39类数据,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立全国首个工业碳平台,分行业、分地区测算汇总碳排放量数据,并建立碳效智能对标体系,围绕企业碳排放水平、碳利用效率、碳中和情况,开展三大指标智能对标,动态立体地对企业进行“碳画像”,形成了融合三个标识于一体的“工业碳效码”。

  而对于企业而言,“工业碳效码”的出现也改变了以往盲目技改的情况,变得更有方向和动力。钱心晖是湖州首个碳效工程师,今年他和同事每月都去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报到”。原来诺力电源因其生产特性,“碳效码”曾一度在4级徘徊,生产成本降不下来,评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也有难度。

  经过一段时间“出诊”,钱心晖发现企业的重力铸板热处理工艺能耗大是“症结”所在,并给出了相应的降碳方案。今年诺力电源在技改中引进行业最先进的绿色智能自动化极板连铸连轧制造系统,并在配电系统和空压机系统中采用能效更高的设备。

  “看了‘工业碳效码’之后,我们做了一个决定,要把光伏跟储能搞上去,为此我们做了一整套的方案和计划,效果还不错,目前为止,我们储能每个月能节省2.5万元左右,光伏每个月节省5万元左右,总体来说一年能节省90万元左右。”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电力顾问周超顺说。

  “由于这张‘碳画像’存在,企业绿色转型无疑是有了指路明灯。”绿色制造处处长陈戈表示,“‘工业碳效码’实现企业碳效情况一码可知、碳效评价结果一键应用、相关业务一键办理,这将改变过去以行政命令为主导的节能减排模式,激活企业主动实施、社会联动进行绿色低碳改造,实现国家战略与企业主体的同频共振,形成多方共赢的全新治理模式。”

  向外辐射  全省应用

  因为一个小小的“工业碳效码”,如今精准降碳的夙愿在湖州正在得到实现。

  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市已实现3800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效数据在线可控,促成绿电交易3.3亿千瓦时,全市“高碳”企业占比较2020年下降4.06%,“低碳”企业占比提升5.16%,有力地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

  “在碳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我们在金融领域、节能技改领域等等各方面增加了应用场景,推动了73个绿色化的项目入选了省级重点项目,为企业争取省级转型资金有3亿元,所以在使用‘工业碳效码’的同时,企业是直接参与到了国家战略的进程当中,实现了和国家战略的同频共振。”市经信局绿色制造处工作人员凌听说。

  考虑到企业改造提升面临的资金需求,我市还将企业碳效等级与绿色信贷融合发展,持续加快绿色信贷投放,目前已增加“碳诊断”“碳金融”“绿电交易”等应用模块,为企业在线选购符合自身需求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便利。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碳效金融产品14622笔,共计665亿元,为企业减费让利1.1亿元。

  作为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如今湖州还把“工业碳效码”的辐射效应推向了全省。

  仅在全省运行了近一年时间,就实现省、市、区县、乡镇四级碳排放监测,成功覆盖浙江4.2万多家规上企业,碳效平台通过引入47家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为9817家碳效评价落后企业进行绿色减碳技术诊断,引导广大企业主动谋划节能改造项目,分类实施产品、产线、车间、工厂的全流程节能改造,推动450家绿色工厂实现提档升星。

  目前“工业碳效码”已在“浙里办”“浙政钉”等应用平台上线,正式升格为省级数字化应用,预计每年可推动全省工业降碳500万吨以上。经过升级完善,我市逐步建立不同部门对“碳效码”的共享、互认机制,将“碳效码”内嵌到产业、金融等政策中,促进部门间联动配合、精准施策,提高节能降碳管理效能。截至目前,已实现全省4.9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评级赋码。

  以点带面  绿色覆盖

  省经信厅日前公布了2024年浙江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工厂名单,我市又新增了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1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7家。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建省级绿色低碳工业园区7家,省级绿色低碳工厂52家,两项数据均居全省前列。

  随着“工业碳效码”在我市的深入推进,制造业的全方位绿色改造正在不断释放效应。

  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聚焦规上规下全覆盖目标,持续开展规上企业绿色工厂“提质升星”攻坚,已推进256家规上企业“提质升星”,并推荐10家企业申报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针对规下企业,湖州市创新开展“美丽工厂”倡导行动,构建“门前三包、厂区四化、车间五清”标准。

  陈戈表示,作为国家首批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综合试点城市,“工业碳效码”有效推进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在绿色智造中挖掘工业发展新动能,取得明显成效。目前湖州规上企业绿色工厂覆盖率居浙江省第1位。

  在另一项“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中,碳效指标也被纳入规上企业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突出绿色低碳导向。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分别达到每亩21.1万元、每亩97.7万元。

  近期我市又正式发布“工业碳效码”3.0版,在原有“碳效码”评价体系基础上,全新上线碳足迹数智服务应用,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面向工业企业产品碳足迹核算和全流程认证,让企业碳排放状况“有迹可循”,对激发企业节能降碳、扩绿增效的内生动力起到重要作用。

  此次发布上线的“工业碳效码”3.0版是国内首个聚焦工业领域的企业产品碳足迹整体解决方案的数智产品,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企业碳足迹数据采集、计算、核查、报告生成、三方认证、信息披露等等,系统已嵌入主要工业领域评价技术标准、认证实施规则及核算模型,同时完成了金属制品、轮胎、化工原材料等70余套产品碳足迹计算模型设计搭建。

  市经信局表示,我市将继续强化“工业碳效码”应用,推进碳平台迭代升级工程,进一步深化碳效评价在节能降碳、绿电交易、碳足迹认证等应用,不断放大“绿色智造”的辐射范围,持续助推湖州工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文化中国行
   第08版:区县
“碳路”之旅 湖州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