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炜丽
“藏族儿童遇恩人”“教育仁心惠藏童”……菱湖中学党委书记徐雅萍近日一下子收到了6面锦旗,赠旗人是学校2023级学生次珍旦增的家人。
“这一面是给人大‘代表妈妈’的,这是给教育局的,这是给慈善总会的,这是给爱心企业的……”一边整理锦旗,徐雅萍的思绪被拉回到了一年前。
去年12月23日,高一西藏班新生次珍感到右肩不适,细心的老师察觉到了他的异常,得知情况后便带着他上了医院,近半年时间辗转检查治疗,还是得到了一个刺眼的结果:骨肿瘤。
菱湖中学自2002年承担“西藏高中班”办学任务以来,遇到过不少西藏孩子生病的情况,每一次,学校老师都会日夜守护在孩子身旁。
就医期间,因为次珍父母在家乡那曲务农,不方便赶过来照顾,学校老师便充当起“爸爸”“妈妈”的角色,就连医生也一直认为他们就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父母都是农牧民,非常朴实,电话联系时,总是一个劲地向我们道谢,言语中,我们也察觉到了他们的难言之隐。”徐雅萍说,学校便想方设法给孩子筹集治疗费用。
今年8月,家长在“水滴筹”发起公益募捐后,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参与网上捐款并转发助力。9月,学校再次发动全校师生线下募捐,把来自全校师生和菱湖镇人大代表的8万多元捐款转入家长账户。
“菱湖中学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不管是谁遇到了困难,我们都会伸出援手,共同托举起希望,这也是我们学校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青树文化’。”发起募捐的学校团委书记刘娟说。
孩子的病情牵动着一群“妈妈们”的心,她们是来自湖州人大的“代表妈妈”。“既然叫我们一声‘妈妈’,我们就有责任为他做点事情。”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表妈妈”告诉记者,她们的力量很有限,除了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也多方奔走筹集资金,希望能尽量多帮到孩子。
爱心从四面八方涌来,解决了次珍一家的燃眉之急,他在今年8月进行了手术后,目前在家乡进行休息调养。12月30日,记者拨通了孩子的电话,那边传来了温暖的声音:“我正在医院进行第3次化疗,会恶心难受,但我能坚持,可能总共需要做12次至16次,到时候回来学校,可能我的同班同学要上高三了……”
次珍告诉记者,除了想念同班同学,他还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和湖州各位叔叔阿姨对他的关心,“在医院里跨年,祝福所有关心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