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文斌
本报讯 昨天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研究政法工作、缩小“三大差距”、创新湖州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地方立法等事项。
市委书记陈浩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审计工作的定位,指明了审计工作的方向,为我们做好审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审计委员会和审计机关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强化政治功能,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做到“党委工作重点抓什么,审计就审什么”,以强有力的审计监督确保党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进一步彰显利剑作用,立足经济监督定位,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重大项目以及重点资金等开展穿透式监管,做到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要进一步抓实问题整改,全链条抓好审计发现问题的“上半篇文章”和闭环整改的“下半篇文章”,从严从紧督促问题落实整改,真正做到以审促改、以改促建、以建促治。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我市2024年政法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安排的汇报。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确保政法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要坚持防风险、治未病,建立健全风险闭环管控机制,严密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要聚焦中心大局,持续推进“法护营商”“法护两山”行动,不断提升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水平;要深化乡村治理“余村经验”和镇域治理“织里经验”,迭代“141”基层治理体系,打造更多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金名片。
会议听取了《湖州市以“千万工程”牵引缩小“三大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2025年行动计划》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深化认识,坚决扛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的使命担当,全力打好共富先行攻坚战,加快建设共同富裕绿色样本;要突出重点,聚焦“强城”“兴村”“融合”“富民”四大领域,在提升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培育特色产业和产业平台、深化乡村治理“余村经验”、促进青年入乡发展等重点任务中谋深载体、谋实举措,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提升”;要形成合力,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贯通市、县、乡、村四级的组织架构,完善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体系,持续探索乡村抱团发展新模式,着力打造更多群众有感的标志性成果。
会议听取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湖州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实施方案》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2”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发展,充分调动人才、高校、机构等主体积极性,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培育“百亿链主、千亿产业”,加快构建湖州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扎实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南太湖科创走廊、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北翼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更多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重大项目落户湖州;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化产学研用融通创新生态,推动创新湖州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会议听取了《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长三角开放发展新高地的实施方案》起草情况的汇报。会议强调,要放大区位优势,以沪苏湖高铁开通运营为重要机遇,全面接轨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加快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西翼”,谋划沪苏浙皖科产融合发展“金腰带”,建设“双循环”长三角区域重要战略支点;要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入实施出海拓市三年行动和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加快综合保税区申建,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和更高质量“引进来”;要优化营商环境,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锚定“服务最优、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目标要求,打造对标国际、开放包容的贸易投资环境,持续擦亮“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品牌。
会议听取了《湖州市大气污染防治规定(修订草案)》《湖州市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草案)》《湖州市乡镇街道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草案)》立法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通过地方立法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农贸市场管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符合发展所需、群众所盼。下一步,市、区县、镇街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切实抓好三部法规的贯彻落实,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宣传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开展宣传和解读,引导群众更好地了解具体要求,营造人人尊法、人人守法的浓厚氛围。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