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遗+非遗”激活千年水乡大流量

南浔荻港村去年游客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记者  陆晓芬

  本报讯  “真是一个宝藏馆!”3月12日,从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出来后,江西游客陈优优立即在自媒体上发了图文。配图是她在陈列馆簪花体验区自动生成的古风形象图。

  负责陈列馆整体总运营的荻港渔庄相关负责人姚淞介绍,作为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陈列馆》的线下展馆,陈列馆一期展陈11个省份160余件非遗精品,自去年8月在荻港景区开馆来,已吸引客流16万人次。“我们结合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解锁’非遗传统文化新玩法,助力乡村游‘出圈’。”他说,目前二期已在规划中,将增设21个展厅,涵盖全国各地区非遗项目,并引入数字化导览系统,打造“非遗元宇宙”新体验。

  近年来,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荻港村,通过“农遗+非遗”双遗融合工程,去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超百万人次,文旅产业综合收入突破亿元,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在桑基鱼塘研学基地,来自长三角的300余名小学生正踮起脚尖,在导师指导下制作蚕茧灯笼。孩子们指尖缠绕的蚕丝,连接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系统”的生态密码。荻港景区运营负责人庞勇强表示,作为该遗产核心区,该基地已开发出68门特色课程,创新构建“非遗展演+研学教育+生态旅游”全链条,年均接待研学团队6万人次,其中远程客群占比提升至40%左右,更吸引了30多个国家考察团。去年,荻港村游客接待量超百万人次,文旅产业综合收入超亿元。

  文化“破圈”带动业态焕新。村里200余户村民转型“研学导师”,村民把闲置老宅改造成“渔桑民宿”,清明假期客房早被预订一空;“鱼桑文化市集”年均销售额超300万元,蚕茧灯、鱼骨画等“原创土味文创”成为爆款伴手礼。

  “流量变留量,靠的是全民参与。”荻港村党委副书记杨明表示,比如今年春节举行的踩街活动,村民自发报名、有力出力,共同接住这波流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南浔荻港村去年游客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
~~~
自己不仅抢着干,还会催着部门办——~~~
洛舍推出“星级餐饮”养成计划~~~
~~~
~~~
~~~市公安部门提醒:警惕伪造国家补贴的诈骗新套路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时事
   第04版:公益
“农遗+非遗”激活千年水乡大流量
用正义之刀切开谜团
无人矿卡作业忙
这个“数娃”一顶俩
服务好不好 徽章见真章
湖州28人获评“浙江金蓝领”
市妇幼保健院“国考”再获A++
此类“补贴卡”千万不能信!
村民乐享“健身自由”
超八成集中采购牵手“中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