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邢诗瑶
本报讯 “这个‘袋式回收吧’真方便,家里积攒的废纸、塑料有了统一去处。”3月24日一早,家住湖城月河社区莲花庄小区的居民王丹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通过“环卫帮手”小程序,将装着废纸的蓝色回收袋放至“袋式回收吧”投放区。“差不多2天就会有专人来收走,钱会自动打到微信钱包里。等家里废品攒多了,还可以电话预约上门回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在中心城区多个居民小区试点设立“袋式回收吧”,以标准化回收站点建设探索再生资源“定点投放+精准回收”新模式,初步构建起便捷高效的绿色回收体系。“新模式采取了实名注册、免费取袋、一键预约、上门收运、回款直达等一系列便民措施,操作简便、响应高效,受到广大居民好评。”湖州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张全刚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22个“袋式回收吧”,累计投放次数超过2500次,回收各类可再生物品总量突破1万公斤。
“一般来说,居民小区内的‘袋式回收吧’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公共场所的则不低于12平方米。经测算,每日分别能满足至少50户居民以及60户商户投放,辐射周边2公里区域,实现24小时无人自助运行。”市市容环卫中心分类指导科副科长史东彦说,不限时的智能化管理运作也最大程度激发了居民参与度——从去年12月的15.5人次/天逐步提升到现在的41.5人次/天。
“我们将更大力度推广这一模式,今年在中心城区新增30余个站点,进一步完善‘袋式回收吧’体系,为市民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绿色回收服务。”史东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