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利院来了“白大褂”

  记者  施妍

  湖州太湖明德医院的康复车辆近日刚驶入市社会福利院,就被等候多时的供养人员团团围住。看着熟悉的“白大褂”相继下车,大伙儿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1个多星期的相处,他们早已把这群“白大褂”当成了“自己人”,每天午饭过后最期待的事就是等着他们到来。

  “小婧,小婧,看这里,这是红色。跟着我说,红色……”在认知训练教室里,医生姚雨佳正在给智力残疾的小婧进行颜色认知训练。26岁的小婧患有智力残疾,课程刚开始时,她时不时就会低下头沉默不语。随着教程的推进,小婧的互动积极了许多,会配合地回应医生的指令。

  小婧的变化,让坐在一旁的护理员张利英激动不已。“这么多年了,小婧一直是院里最孤独的人。平时就算院里的活动再热闹,她也总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不说话也不参与。”张利英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小婧的进步非常明显,不仅人开朗了很多,偶尔还会开口说话,“哪怕只是断断续续的几个字,对她来说也是很不容易的”。

  在认知训练教室隔壁,医生正在给小毅做肢体康复训练。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小毅双腿肌肉萎缩明显,在进行了20分钟的按摩放松后,医生又对他开展了超声药物渗透治疗。治疗过程中,市社会福利院的驻院医生小潘也在一旁认真地观摩,时不时和医生交流探讨。小潘说,这些年小毅的肌肉萎缩情况越加明显了,他也想看看专家为他量身定制的方案,能不能帮他改善四肢功能,有些按摩手法他们也可以学一学,用于日常护理。

  “我们福利院的不少供养人员有残疾。为了给他们提供更加精准、专业、有效的康复服务,3月,我们首次引入了专业的评估和诊疗服务团队,为供养人员提供个性化康复服务。”福利院负责人谭燕华说,根据病情程度、认知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估结果,康复医生为供养人员量身定制了“一人一案”康复计划,“首期康复为期3个月。之后我们会通过动态复评,及时调整康复目标和干预措施,提升供养人员的康养品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规范收益使用和账户设置
~~~
~~~我市如通苏湖城际铁路项目首榀箱梁架设成功
~~~周日最高气温预计达27℃
~~~
《路灯“病”了,这条路太懂夜的黑》后续——~~~
~~~
吴兴区部分公共场所周边——~~~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图说
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管理新规出台
让更多青年乐“链”乡村
“120头大象”上桥了!
清明假期天气或主打晴暖
福利院来了“白大褂”
迅速行动 加快整改
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7.82%
车辆乱占位 管理不到位
遗失启事
迁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