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临近清明,在广西河池市都安县九顿天窗的澄澈水畔,一束束素净的鲜花在路边静静放置。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悼念,是为一位湖州籍探险家韩颋而献。他是中国洞穴潜水领域的“金字塔尖”人物、亚洲洞潜深度纪录保持者,在2023年10月的一次深潜中长眠于此。
1976年,韩颋出生于湖州市长兴县,母亲以“颋”为名,取“正直”之意。儿时的他,是老师眼中“最皮的学生”:带同学钻防空洞、在运河里“挂船”漂流、成绩优异却总爱冒险。哥哥回忆:“他专注力极强,作业写得快,省下的时间全用来玩。”这份对自由的向往,贯穿了他的一生。
留学加拿大期间,他与潜水结缘。2004年,在泰国的一次潜水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一条7米长的鲸鲨从他身旁掠过,由此,他对潜水难以忘怀。此后,韩颋辗转各地精研技艺,从休闲潜水到技术潜水,从自由潜到洞潜,逐步攀登潜水领域的“珠峰”。
2014年,他创立蓝旗潜水俱乐部,成为国内首位休闲水肺、自由潜水和技术潜水三栖教练,并在政府部门的统筹下开始参与中国科研潜水培训的课程制定及实施,以及水下营救和打捞任务。
2017年,韩颋带队潜入广西酒海井,在浑浊的水底打捞起83年前牺牲的红军烈士遗骸;2021年,挚友董杰在九顿天窗遇难,他连续深潜,最终完成遗体打捞。这些经历让他成为业内公认的“水下守护者”,也让大众开始领悟潜水运动的代价:这是一项由前人生命填出来的运动。
河池市都安县的地下水源丰富,有着我国已探测的最长的地下河,分布着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数量最多、密度最大的300多个地下河天窗群,以及深不可测的九顿天窗。2023年4月至5月,韩颋在这里下潜至277米,刷新亚洲纪录,距世界纪录仅差9米。面对触手可及的荣耀,他选择止步:“来日方长。”
彼时的克制,却成了最后的遗憾。2023年10月7日,韩颋为冲击300米世界纪录,在做深潜准备时失联。18天后,水下机器人在113米深处寻获他的遗体。救援人员坦言:“他救人容易,别人救他难。”极端深度、复杂洞穴结构、遗体上浮风险……这些他曾无数次克服的难题,最终将他留在了最熟悉的深水之中。
韩颋创立的蓝旗俱乐部仍在延续他的使命:推动安全潜水教育,探索地貌科研价值。九顿天窗边,韩颋曾参与筹建的洞穴潜水培训基地也即将落成。不久前,第18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组委会给韩颋家属颁发了“最佳探险”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