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洁涵
本报讯 走进位于湖城月河街的千甓亭城市书房,琅琅读书声与阵阵花香交织升腾,一场春日阅读雅集正热闹举行:吴兴区文化特派员茹茜茜动情讲述晚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皕宋楼主人陆心源传奇;身着汉服的东风小学“小小荐书官”童声诵读经典;月河街道青年干部用情景剧再现藏书家护书往事。“每个周末都有惊喜,这里既是书房,更是文化会客厅。”参与活动的读者宋玲说。
作为全民阅读的“神经末梢”和人文湖州的“精神地标”,77座城市书房自2017年起在太湖南岸次第绽放,编织起覆盖全市的“15分钟品质阅读圈”。如何让传统书房焕发新生?
市图书馆近年来推出“湖式生活·文化主理人”机制,通过“一房一策”精准定位,引入各领域、各行业本土专家学者和公益团队成为城市书房文化主理人。市图书馆副馆长沈望舒介绍,包括千甓亭城市书房在内,中心城区首批打造了10家特色主题书房,涵盖非遗、生态、运动、银发等各类文化主题。在生态文明主题城市书房,生态学博士武泼泼,将生态文明科普、生态文学分享等融入到一场场生动有趣的广场阅读推广中;凯莱国际艺术书房里,作曲家邓小染用钢琴演绎经典旋律,重塑阅读体验……这种“主理人+”的模式,让文化星火以更鲜活的方式浸润城市。数据显示,去年,市本级书房接待读者71万人次,图书流通量达7.6万册次,读者到访量同比增长43%。
更令人欣喜的是,阅读空间正突破传统边界——余村印象青年书房由废弃水泥厂改造而来,2万余册藏书与国漫咖啡馆、零碳展厅共生。“低头看书、抬头见景,没有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事了。”“00后”游客陆欣评价道。这座1360平方米的书房,每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昔日水泥厂蝶变为浙江“最美文化空间”。
市文广旅局表示,通过“阅读+风景+文创”的深度融合,城市书房正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入口。未来将持续推进“书房进景区、进乡村、进社区”,让书香与茶香、咖啡香交织,推动“在风景里阅读”,绘就“湖式”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