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非遗焕新”搭桥梁 奏响文化交融曲

  记者  陈虹  通讯员  水宣

  本报讯  长兴县水口乡以茶为媒、以非遗为桥,近期举办“茶和天下 共享非遗”非遗焕新购物月活动。此次活动以大唐贡茶院与唐潮十二坊为核心舞台,汇聚了各民族同胞,共同体验传统技艺、展示民族文化,绘就了一幅“民族共融、文化共生”的生动图景,进一步打响了“浙里石榴红,共筑中国梦”民族品牌。

  作为活动的核心体验项目,紫笋茶制作技艺吸引了众多民族同胞参与。大唐贡茶院作为唐代皇家茶厂遗址,不仅展示了紫笋茶从采青到烘焙的全流程,还特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郑福年现场指导,让参与者亲手体验“七经目制茶法”等传统工艺。“制茶过程中的匠心与协作,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各民族技艺的共通之处。” 来自云南的壮族代表王继涛说。此外,唐代宫廷茶礼演绎、紫砂烧制技艺体验等活动,拉近了不同民族对传统美学的认知距离。

  唐潮十二坊的“紫井巷”化身非遗夜经济舞台。壮族、水族、汉族等民族服饰,与唐代宫廷茶艺秀交相辉映。各族同胞在茶艺表演中融入不同的敬茶礼仪,展现了茶文化在不同民族中的多元表达,新奇的体验引得各族同胞纷纷加入,现场气氛热烈。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了来自不同民族的朋友,大家对非遗的热爱是相通的。”水族青年杨月云捧着刚炒制的紫笋茶说,希望将长兴的茶文化带到自己的家乡,让两地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长兴县文广旅体局表示,通过非遗体验,各民族同胞在互动中深化了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

  2025“非遗焕新购物月”以茶为引,以非遗为魂,成功搭建了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水口乡表示,通过创新文旅业态,不仅让千年贡茶文化焕发新生,更以文化共情力推动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时代命题提供了生动注解。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图说
“吹哨报到”聚合力 激活治理新动能
小工具赋能社区基层治理
“非遗焕新”搭桥梁 奏响文化交融曲
阅读主题节目拨观众心弦
文明养犬
传统仪式致敬教育界前辈
戏韵传新
为企抢出3000小时黄金时间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