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母婴室”成“育婴室”

  最近,不少关于育儿责任的讨论正在多地悄然展开,诸如提出将育婴室logo设计为父母双方共同养育、将“母婴室”改为“育婴室”等建设性意见,以此矫正育儿是女性专属的理念。某地商场的海报上,写着这样令人动容的一句话:“当母婴室成为育婴室,当这房间不只属于她,她才可能拥有一间伍尔夫笔下的‘自己的房间’。”

  社会不能默认育儿是母亲一人的事,而父亲只承担“分担”“帮忙”的职责。如今父母共同养育的理念已逐渐受到年轻一代父母的关注与重视。在这方面,上海无疑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上海已有首间“父婴室”,也就是“男亲子卫生间”,在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到了父亲带孩子出行的实际需求,从细节处着手,为父亲们提供了诸多便利。

  回溯传统育儿叙事,母亲角色被过度神圣化的背后,其实暗含着对女性发展的隐性束缚。看似荣耀,亦为枷锁。母亲之所以伟大,并非仅仅因为特定的社会身份,而是源于对孩子那份无条件的爱。但倘若这种爱使得育儿分工失衡,使得为母则刚的赞美成为枷锁。那么,这种赞美便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我们从不否认母亲的伟大,但更应该深入思考,如何让这份伟大由双亲共同承载,真正实现“去母职化”,让已育女性从那一声声看似赞美、实则束缚的“母亲伟大”中解脱出来,为她们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友好的性别环境。

  要实现育儿责任的真正平等,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制度保障与社会支持携手并肩、协同发力。当城市空间的设计理念从单纯围绕方便母亲,转变为全面考虑父母双方的需求时,我们便如同在文明的阶梯上又向上攀登了一步,并终将拥有更为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孙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评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保障劳动者权益,关键在何处?
让“母婴室”成“育婴室”
以监管护航让AI在正确轨道飞驰
走!到大学里去
“花”式孝心
“平等”二字值千金
电商赋能,按下内外贸一体化“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