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则名
金黄饱满的枇杷像小灯笼般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近日,吴兴高新区许溇村的白玉枇杷迎来丰收季,吸引了不少游客和采购商前来尝鲜。
“目前我每天采摘500多公斤枇杷,1天的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大家现在管我们村叫‘枇杷村’!”村民黄美娟种植的白玉枇杷开采仅4天,已供不应求。她介绍,全村共种植了600多亩枇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目前每公斤能卖到60元。
“许多采购商跑了多地后,一致认为我们村的枇杷口感最好!”许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赛最近一直在忙着对接各地的水果销售商。他透露,为拓宽销路,村里不仅与线下收购商、枇杷合作社合作,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枇杷卖到全国各地,今年枇杷产量预计将突破2.5万公斤,为全村增加150万元的收入。
“‘枇杷村’可不只卖枇杷,也卖枇杷苗种,1棵1年期的枇杷苗能卖到100元。”村民朱倩倩是村里首批种植枇杷的果农之一,她告诉记者,许溇种枇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年前。此前,村里的蚕桑业较为发达,但随着时代变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许溇不得不面对“地里改种什么”的问题。
在市农业部门的牵线下,2006年,当时的村“两委”从山东引进了第一批枇杷苗,尝试“以果代桑”。为了种好枇杷,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还请来浙江大学的专家定期指导,不断迭代升级种植技术。“得益于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村的果农在种枇杷这件事上都很专业,枇杷苗种这些年的销售市场已经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朱倩倩说。
“这些年因为枇杷,村庄发展迎来‘花样年华’!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增收,今年,枇杷村又种出了新花样。”吴兴高新区管委会表示,得益于“太湖新溇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占地100多亩的“许溇枇杷乡村公园”最近开门迎客,并同步启动“到许溇采摘,去幻溇吃饭,在杨溇住宿”的旅游活动,3个村一起共享这份农文旅资源,不断吸引游客,推动文旅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