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随着“太湖新溇港”建设深入推进,吴兴高新区许溇村的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枇杷村”更甜了

  记者  李则名

  金黄饱满的枇杷像小灯笼般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近日,吴兴高新区许溇村的白玉枇杷迎来丰收季,吸引了不少游客和采购商前来尝鲜。

  “目前我每天采摘500多公斤枇杷,1天的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大家现在管我们村叫‘枇杷村’!”村民黄美娟种植的白玉枇杷开采仅4天,已供不应求。她介绍,全村共种植了600多亩枇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目前每公斤能卖到60元。

  “许多采购商跑了多地后,一致认为我们村的枇杷口感最好!”许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姚赛最近一直在忙着对接各地的水果销售商。他透露,为拓宽销路,村里不仅与线下收购商、枇杷合作社合作,还通过电商平台将枇杷卖到全国各地,今年枇杷产量预计将突破2.5万公斤,为全村增加150万元的收入。

  “‘枇杷村’可不只卖枇杷,也卖枇杷苗种,1棵1年期的枇杷苗能卖到100元。”村民朱倩倩是村里首批种植枇杷的果农之一,她告诉记者,许溇种枇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年前。此前,村里的蚕桑业较为发达,但随着时代变迁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许溇不得不面对“地里改种什么”的问题。

  在市农业部门的牵线下,2006年,当时的村“两委”从山东引进了第一批枇杷苗,尝试“以果代桑”。为了种好枇杷,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还请来浙江大学的专家定期指导,不断迭代升级种植技术。“得益于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们村的果农在种枇杷这件事上都很专业,枇杷苗种这些年的销售市场已经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朱倩倩说。

  “这些年因为枇杷,村庄发展迎来‘花样年华’!为了帮助村民致富增收,今年,枇杷村又种出了新花样。”吴兴高新区管委会表示,得益于“太湖新溇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占地100多亩的“许溇枇杷乡村公园”最近开门迎客,并同步启动“到许溇采摘,去幻溇吃饭,在杨溇住宿”的旅游活动,3个村一起共享这份农文旅资源,不断吸引游客,推动文旅消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陈金彪带队 孙贤龙等陪同
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正式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
随着“太湖新溇港”建设深入推进,吴兴高新区许溇村的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宽——~~~
~~~
~~~
~~~
~~~——湖州人才日系列活动扫描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深度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综合
坚定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 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省人大常委会 调研组来湖调研
湖州诞生中国首个水产养殖领域世界级农业文化遗产项目
“枇杷村”更甜了
4155个“码”上 就业新岗位推出
怀揣金刚钻
全市首个教育官方 智能体“湖小问”发布
共赴一场夏日的盛宴
国际媒体生态文明 研训安吉基地揭牌
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