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网红打卡到管理困局

湖州外摆经济如何“破圈”突围

  记者  程超

  本报讯  近日傍晚6时,南太湖新区仁皇山“深夜食堂”夜市开始热闹起来了,“80后”摊主王云飞正在收拾摊位,准备开始一晚上的忙碌。“之前做建筑的,后来行情不好,就改行做餐饮了,路边摆摊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是这种夜市,我们也很赞成,不用东躲西藏的。”王云飞边忙碌边说。

  据了解,今年4月,南太湖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分局联合天宫壹号商圈精心打造的 “深夜食堂” 夜市正式开业,瞬间成为城市新的 “网红打卡地”,不仅满足了市民对特色夜市的消费需求,增加了城市的消费活力,也打破了以往 “堵”“罚” 为主的管理模式,让流动摊主有了落脚的地方。

  然而,热度与争议并存,这份食客喜欢凑的“热闹”,在附近居民看来,却是心烦的“吵闹”。“晚上太吵了,人流量多,深夜又吵。”市民熊女士说。一位摊主告诉记者,“深夜食堂”夜市其实有人管理,但是过了晚上10点,管理人员就下班了。

  其实,今年4月,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就出台了《关于有序推进外摆经营 助力提振消费的指导意见》,按照“规范有序、总量控制、包容审慎、创新赋能、服务民生”的总体要求,通过“十不限、三服务”等举措,规范日常管理。其中规定明确“夜市外摆,经营时间原则上每天的18∶00至24∶00,各地可结合实际自行调整。”既然有规定,那么,夜市管理方为何没有执行到位呢?“接下来会进行管控,设置一定的门槛。”管理人员黎卜豪说。

  记者走访了我市多个外摆点位发现,一个个网红夜市不仅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还释放了消费潜力、激发了发展活力,放眼望去,“加分项”确实不少。但在这份热闹之中,也有不少困惑。占道经营、交通拥堵、烟气噪音扰民等问题逐渐显露,让外摆成了城市治理中一架左右摆动的“天平”。“随着摊位量的增加,问题会逐渐凸显,比如场地的交通问题,油烟治理的问题,食品安全的问题,不仅仅执法一个部门能够协调解决的。”南太湖新区综合执法分局执法业务科科长费碧说。

  就像南浔区丁家桥夜市,开市之初,近700个摊位,日接待人数超过1万人次,可是,仅仅过去2个月时间,曾经人潮汹涌的景象却已开始消退。“现在好像商家就随便乱摆一下,平时也没有看到有人在管理。”一摊主这么告诉记者。

  调查中,记者发现,目前我市部分外摆点位存在油烟噪音扰民,停车难、外摆商品同质化,在统筹协调、力量整合、系统发力等方面部门协同不足、实时有效监管执法还不够等问题。总结下来,没有全天候管到位、单兵作战、难管理等都是问题原因所在。如何在鼓励商户多元化经营、提升消费客群体验感和减少对环境影响三者之间找寻一个相对合理的“平衡点”,考验的是管理智慧。

  市委党校讲师袁文超建议,要打破综合执法部门“独木难支”的弊病,联合多个职能部门以“一支队伍”对夜市、外摆活动开展规划、引导、宣传、治理等多方面、全周期、闭环式的管理模式,探索“柔性执法”和“服务管理”,找到城市文明与市井烟火气融合共生的平衡点。袁文超说:“在疏导方面还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去做,比如摊主之间,可以形成自治的联盟,发挥自治的力量,同时监管部门也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发力,来共同完成夜间经济的提质和升级。”

  外摆看似是件小事,其中牵涉的却是多个群体,要平衡这些群体各自不同的权益确实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我市正积极探索各类管理途径。位于吴兴区织里镇的振兴夜市,经过1.0到2.0的迭代升级,让夜市不仅有了烟火气,更有了精细度。运营以来打卡人次已超 110万,销售额超 6000 万元。“我们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性市场化的运营团队,后续把多部门的服务加监管做好,共同形成比较好的治理合力。”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织里分局副局长沈洪伟说。

  “ 外摆不应追求‘零投诉’,而应通过制度化博弈实现‘可接受的冲突阈值’。这种权益平衡需以‘制度刚性’保障居民基本权利,又要以‘治理柔性’释放商业活力,最终实现‘商居共生’的城市生态。”袁文超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村里来了CEO
   第06版:民生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图说
这些“儿童食品”要注意
湖州外摆经济如何“破圈”突围
银龄健康 从心启航
少年宫汇演展风采
棉花是花吗?
装修价格一涨再涨惹纠纷
挥桨竞逐
“躺着就能瘦”的减肥“神针”靠谱吗?
潞村村体育彩票首发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