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速巡查员:

爆表温度不减响应速度

  高速巡检员赵侃(左)与同事一起为事故车辆设置警示路障。记者 吴拯 摄

  记者  董梁

  昨天,暑运第3天。早上8时,浙江交通集团湖州综合管理所巡查班长赵侃与夜班巡查员完成交接后,戴上头盔、穿上反光背心,和搭档吴建平驾驶巡查车出发,开始了一天的高速巡查和救援工作。

  当天第一轮巡查的重点是G50申苏浙皖高速(湖州段)前期施工路段,并需完成一段徒步巡查。

  行车途中,老赵的手引起了记者注意。手指上一圈圈粉色的新生皮肤,与黝黑的手背形成鲜明对比。“晒伤了,忙起来就忘了戴手套。”谈及原因,45岁的老赵轻描淡写。同事吴建平接过话茬:“晒伤可疼了,一直流汗,涂防晒霜也没用,只能靠物理防护。”

  很快,车辆抵达首个巡查点——湖州互通匝道。尽管还是上午,一下车热浪便扑面而来。

  夏季是老赵下车步行巡查任务最重的季节,一方面,夏季台风多发,出于安全考虑,湖州高速规定树枝不得越过护栏,需频繁巡查修剪情况;另一方面,夏季是路面大中修、铺设沥青的黄金期。

  施工增多,老赵自然更加忙碌。这个月,他排到了7个白班,从早8时至晚8时。他需要完成12公里的徒步巡查任务。算下来,每个白班步行近2公里。

  沿着申苏浙皖高速的应急车道,老赵步履虽慢,检查却极为细致:高速泄水孔是否堵塞、桥下隔离栅有无破损、护栏螺丝是否松动……

  临近11时,记者手持电子测温器测量路面温度,树荫下显示59℃;阳光下,测温器直接“爆表”,无法读数。“地表肯定超60℃了。”老赵说。

  中午11时许,老赵回到南太湖收费站。午餐是排骨、番茄炒蛋和黑木耳。

  刚吃了几口,老赵不离身的对讲机响起:“‘832’呼叫‘311’,上海方向K142+300处,有私家车报警求援。”(“832”是高速监控中心代号,“311”是老赵巡逻队代号)

  “收到!”放下筷子,老赵与吴建平立即上车、赶赴现场。

  “接到指令3分钟内,我们必须响应;20分钟内必须赶到现场,这是湖州高速救援的铁律。”赶往现场的途中,吴建平向记者解释道。

  驾车4分钟抵达事发地——高速长兜港桥上,一辆黑色丰田轿车抛锚。老赵简单询问情况后,迅速帮司机联系了拖车。

  “拖车服务是免费的,驶离高速口后,还能免费拖至20公里内的修理厂或4S店。”老赵补充道。

  夏季高温,高速上车辆爆胎、抛锚等突发事故明显增多。“上午情况还好,每天中午开始,气温一高,这类事情就多起来了。中午最多也就是靠在桌上养养神,不能真睡。”老赵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公益
   第05版:时事
   第06版:时评
   第07版:区县
   第08版:副刊
爆表温度不减响应速度
“五同共富·幸福家园” 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我市部署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
明后天最高气温或破39℃
湖州学院搬新家
本周末全市3.1万余人参加学考
安全问题“按下葫芦浮起瓢”
清除广告隐患 保障“头顶安全”
咬定目标抢抓机遇 加快塑造新优势
锚定目标抓进度 攻坚克难早出形象
坚定目标强攻坚 推动点位持续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