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婧钰
“刘教授,稻田的曲线和古桥的直线,这种对比能不能成为我们设计的灵感?”日前,在南太湖新区杨家埠街道乌陵山村禾妍悦色农场,市级文化特派员、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时尚创意学院副教授刘海州,正带领学生在田间采风。他认真倾听学生的创意,在笔记本上记下要点,计划将这些灵感巧妙地融入农场未来的景观设计中。
自去年4月担任乌陵山村文化特派员以来,刘海州深入田间地头,挖掘古桥流水、稻田农舍的生态与文化价值,致力于将蚕桑文化、非遗技艺等“乡土基因”融入现代设计,唤醒乡村沉睡的美。“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刘海州说,“我们通过景观设计、文创开发、品牌塑造等方式,将乡村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可持续的文旅产品,探索生态与文化融合的新路径。”
由刘海州主导策划的IODA国际原创设计奖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文旅创意设计大赛作品展,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展览以乌陵山村的自然肌理与人文底蕴为创作源泉,汇聚了来自高校、设计机构及社会创客的200余件优秀作品。“我们积极推动设计成果落地,让创意真正成为助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金点子’,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写下生动注脚。”刘海州表示。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刘海州还格外重视“赋能于人”。期间,他邀请学院教师团队为村民开展手机摄影摄像技能培训,教师们倾囊相授,村民们收获颇丰。“以前拍照特别随意,现在学会了运用光线、找准角度,连短视频都会拍了!”村民李阿姨笑着说。这场培训不仅提升了村民的技能水平,更点燃了他们传播家乡文化、参与农文旅融合的热情。
作为文化特派员,刘海州已然成为连接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的关键纽带。他不仅为村庄带去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以“设计思维”与“文化眼光”重新诠释乡村价值,激发村民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刘海州表示,将进一步探索艺术与创意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无限可能,用设计之笔,绘就属于乡村的“诗与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