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浔:

“融合监督”助力打造农业“硅谷”

湖州晚报 2023年11月15日 胡熠烨

  案例背景:今年以来,南浔区人大深入贯彻省人大关于三个“一号工程”部署要求,围绕问题清单中群众普遍反映的传统农业数字转型主题,开展精准监督活动,做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文章,助力南浔全面加快“汗水农业”朝“智慧农业”转型,实现南浔从传统农业种植基地到数字农业研发高地的转变,全力打造长三角数字农业“硅谷”。

  H记者 胡熠烨

  本报讯 秋日的南浔区善琏镇皇坟村,金灿灿的水田向远处延伸,风吹过,稻浪由近向远一波一波如海浪,煞是好看。

  “今年收成怎么样?购买农机的补贴到位了吗?有什么困难及时和我说,我帮你想办法。”……这几日,皇坟村的田间总是能见到镇人大代表沈永祥的身影。这两年,村里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连片耕地面积4039亩,碎片零星、碎片化的田地集中连片,成了一个个“万亩方”。这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带来的改变,也为农林牧副渔在南浔进行数字实践、数字转型、数字升级打下了先试先行的实践基础。

  随着“巴掌田”的消失,群众对农业生产数字实践、数字转型、数字升级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才能把粮食做成高效生态农业的典范,走出一条新“稻”路,也成了人大代表们牵挂的重点。

  今年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围绕问题清单中群众普遍反映的传统农业数字转型主题,通过聚焦“项目链”“产业链”“金融链”“人才链”,开展精准“融合监督”活动,助力全区全面加快“汗水农业”朝“智慧农业”转型。

  “我们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和《浙江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聚焦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抓住‘新农项目’这个关键,实施项目招引、筛选、推进、落地全过程跟进监督。”区人大常委会农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同时,围绕农业融资难、农业人才‘断层’等问题,开展焦点式监督和课题深入调研,通过人大作用在农业发展的全链条全过程介入,用人大方式、代表语言、群众智慧全方位助力传统农业数字转型、现代化升级。”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针对涉农项目提出意见建议11条,开展项目推进情况专题监督活动4次,助力破解项目落地难题13个,推动1600余亩土地保障;累计为全区206户农创客发放贷款16548万元,新型农业主体余额新增17991万元,成功把“两进两回”人员创业项目纳入政策奖励范围,进一步优化农业人才“招引”和“培育”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