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心脏?首先,控制好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肥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其次,健康饮食。多食用低脂、多纤维素的食品,戒烟戒酒。第三,多运动。
H记者 张璐
本报讯 人的身体器官,哪个最勤劳?答案应该是心脏,因为它从胚胎形成的第21天起,就开始了昼夜不停地工作。9月29日是第23个世界心脏日,昨天,记者采访了湖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程震锋,和他一起谈谈“心”。
说到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这几年比较高发的,而且具有年轻化的趋势。
程医生表示,这也和现在肥胖,患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增多有关。
前段时间开学季,他们就遇到这样一位患者,40多岁,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觉得孩子太笨了,怎么教都不会,骂着骂着出现了长时间的胸痛。家人赶紧将他送往医院胸痛中心,经过心电图和肌酐蛋白的检测后,确诊为心肌梗死。
“生气是导火索,但是根本原因在他自己身上。”程医生说,这位父亲本身比较肥胖,又患有高血压,抽烟也比较凶。
“所以我们常说做人一定要开心,但是也不能乐极生悲,因为情绪不稳定真的会伤心。”程医生表示,除了心肌梗死,近几年还有一种“心”病比较多发,叫做“心碎综合征”,医学术语称应激性心肌病。简单说,就是太开心或者太悲伤,都会心痛到不行。
比如,之前就有一位60多岁的阿姨,送来的时候以为是心肌梗死,结果一做血管造影,发现血管是通畅的,再追问病史,最后判断为“心碎综合征”。
“她儿子炒股一下子输掉了几百万,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老人一下子没扛住。”程医生解释,当人背负压力和情绪激烈时,身体里的儿茶酚胺会大量释放,引起冠状动脉的痉挛,进而引起心脏缺血损伤,出现胸闷、疼痛、甚至晕厥等症状。特别是已经有心脏疾病的人,悲伤情绪会加重病情。
这种“心碎综合征”的症状、心电图和肌酐蛋白的检查结果都和心肌梗死很相似,但血管造影检查却发现血管是通畅的。
一般来说,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一方面和女性本来就多愁善感,想的比较多;另一方面,现在社会节奏快,大家面对的压力比较大,再加上身体上有一些重大疾病的话,就容易出现情绪的剧烈起伏。
那么,日常我们到底应该怎么保护好自己的心脏呢?
程医生也给出了他的专业意见:首先,控制好心血管危险因素。比如肥胖、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其次,健康饮食。多食用低脂、多纤维素的食品,戒烟戒酒。第三,多运动。中等程度锻炼,每周时长150分钟,比如跑步、游泳、打球、骑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现在年轻人一定不要久坐,还有控制好自己的体重。”程医生特别强调了这两点,因为现在很多疾病的年轻化,都和肥胖有关,尤其是心脏,形象一点来说,让拳头大小的心脏去负荷庞大的身体,怎么会不吃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