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因何种问题引发矛盾纠纷,“有困难找警察”已成为老百姓的习惯。当前,基层派出所每天接报的警情有很大一部分是纠纷类报警,其中不乏非公安管辖的警情,即非警务警情。
H记者 俞黎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类矛盾纠纷不断涌现,基层派出所由于警力有限,无法做到及时化解。很多纠纷如果处理不当,极易转化成治安、刑事案件。
面对社会变局,如何破题?南浔公安探索“警源治理”,通过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借力数字化改革,创新警情全生命周期管理,探索出具有高度可复制性的“南浔样板”。
据统计,在2021年全省安全感认可度测评中,南浔治安安全感排名全市第一、群众认可度排名全市第二。今年以来,南浔有效警情、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3.1%、23.6%,降幅均居全市第一。
及时高效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我要报警!我在家私广场,保安不让我上厕所。”8月26日,南浔区公安分局南浔派出所接到这样一起报警,综合指挥室经过分析研判,判定这是非警务警情,第一时间分流至朱坞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
原来,南浔中和家私广场二楼店铺经营权在2021年被人买下后,二楼业主就终止了与物业公司的服务合同,安排了专人进行统一管理,并提议一楼、二楼商铺按平方数承担费用,而该提议却遭到一楼20余家商户的一致反对。
为此,一楼、二楼业主因水、电、公共厕所使用等物业管理问题,屡屡发生冲突。联动工作站副站长刘顺林发现,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报警了。为彻底化解这一矛盾,刘顺林请来“荣华工作室”的民警老娘舅陈荣华进行调解。
调解当天,陈荣华、刘顺林汇合司法所、市监部门、商会等力量,与双方进行沟通了解,确定各自意见与需求。通过多次上门走访、协商,9月初,一楼、二楼业主最终达成统一管理协议,签署调解协议书。至此,这起僵持了近一年、重复报警数次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这一系列警情的及时回应及高效化解是朱坞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刘顺林说,朱坞社区是一个城乡接合部区域,有常住人口8400多人,外来人口8000多人,出租房1400多家。辖区内有水果批发市场、副食品批发市场、中和家私广场,进出人员繁杂,治安相对复杂,其中噪音、消费的矛盾纠纷最多。
2021年5月,南浔公安在原先朱坞警务站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社会力量成立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派出所、交警、行政执法以及网格员等力量常驻。同时通过浔城平安联盟,把司法所调解驿站、法院共享法庭、退休村干部工作室、商会联盟等力量请进工作站,分流非警务警情,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协同治理 真正从源头减少警情
在南浔,像朱坞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这样的工作站有39个,每个派出所辖区至少一个。通过“110指挥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对非警务警情进行分流,从源头减少警情。
“这边的纠纷有点难处理,请求协助!”南浔经济开发区(东迁街道)浔北片区辅警小沈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起警情较为棘手,通过执法记录仪反映情况后,浔北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副站长卢祖辉马上分配附近人员支援。
原来,浔北村的老朱骑电动车和保洁车发生剐擦,双方僵持不下。收到支援请求后,东迁交警中队中队长杨惠民以及东迁街道司法所所长沈宁一起到达现场。两人将矛盾双方拉到一边调解,并确定了赔偿事宜、付款时间,纠纷在半小时内成功化解。
南浔经济开发区浔北联动工作站辖区企业多、人口流动大,该站整合公安、村社、人民调解员、行政执法等力量,通过人力排、技术算、系统推,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处置情感、邻里等矛盾纠纷28起,辖区警情同比由132起减少到87起。
在南浔古镇,景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也融合公安、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消防救援等职能部门力量常年派驻。有紧急事件,他们及时合力处置;有矛盾纠纷,他们多元调解、联调联治。“这里就像一家24小时营业的服务站,为游客排忧解难。”景区派出所所长熊宛斌说。
南浔区公安分局局长张震凯介绍,南浔公安在探索警源治理过程中,创新成立片区社会治理联动工作站,依托原有警务室和成熟的警务网格,整合公安、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司法、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消防、人力社保(劳动)、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11个职能部门,共517名执法力量,291名网格员力量和232名调解人员入驻,把联动工作站打造成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和群众身边的最小治理单元。
警源智治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
“旧馆某木业公司,有员工受了工伤,可老板不给误工费,建议分流,请通知当地劳动部门。”10月26日,一张警情单通过“鼎力相助”警源治理平台,从110指挥中心转到旧馆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再分流到旧馆街道潘家庒联动工作站副站长高红亮的浙政钉上。很快,高红亮电话联系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一同到场调解这一矛盾纠纷。
签收警单、到达现场、警情反馈……一系列操作通过“鼎力相助”平台在短短1小时内完成。
接警、处警、反馈……以前,所有环节都在公安网系统中完成。那么,如何把非警务警情从接处警系统分流到联动工作站?南浔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主任茅宇铭介绍,他们在政务网建设“鼎力相助”警源治理平台,定制“一屏两端”,即“警源智治”大屏和政务网PC端和浙政钉手机端双端应用。政务网PC端可接收110接处警系统分流的非警务警情,同时可向浙政钉端定向发送指令。联动工作站值班人员在接收警单后,到场处置调处纠纷,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控。
“这是练市派出所一个月警情的数据,共接警355起,实际分流97起,占比27.32%。”茅宇铭指着“警源智治”大屏说,该平台对事件总数、处置效率、办结比率、回流数量等进行直观展示,实时显示非警务警情分流、矛盾纠纷处置等相关数据,为全流程监管、精准评价提供依据。
今年10月,“鼎力相助”2.0版正式升级。新上线的AR超融合实景指挥系统,将1200余路高清视频监控与实景融合,对违章停车、消防通道堵塞、临水异常行为等14类场景进行结构化分析,自动生成感知预警。这些预警信息通过视频与政务双网交互,推送至“鼎力相助”平台,由入驻联动工作站相应职能部门接收、处置、反馈。截至目前,该实景指挥系统分流非警务警情827起,处置各类综治预警300余条。
“警源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民心工程,需要大家同向发力。”南浔公安相关负责人说,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南浔公安进一步拓宽了警源治理的路子。
从体制、机制到智治,一张清晰的“警源治理”图正徐徐展开。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