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话说西塞山①张志和的湖州行迹(之二)

陆俨少绘烟波钓徒张志和
扫一扫 查看更多内容

  思苇

  他喜欢在音乐、歌舞、宴饮的环境中作画,他的画是与乐舞同一节奏的。

  “浮三江,泛五湖”的烟波钓徒

  至今南太湖一带还保留了不少跟张志和渔隐有关的古地名。长超山南河港密如蛛网,漾荡星罗棋布。其中东泊漾最大,水面约1300亩。东泊村,古称泊宅村,《乌程县志》说这是“昔张志和浮家泛往来苕霅泊舟之所”。泊宅是早在北宋时期就有的古地名。方勺,字仁盘,婺州人,徙居湖州,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宋哲宗元符末前后在世。真是巧得很,隐居泊宅的北宋方勺也是婺州人,是张志和的老乡,两人相隔了300年。

  张墩在吴江震泽长漾之中,传为唐张志和钓鱼于此而名。四面环水,非舟不通,原名浮玉墩。相传有一日,张志和泊舟登浮玉墩,“望之四空无依,浴日浸月,苍壁自浮水面”,见此奇景,脱口咏出“数椽结庐,一水环境。玉山浮游,震泽清净”四句,由爱思居,筑庐其上,终日垂钓。后人为纪念张志和,遂将浮玉墩改称张墩。“张墩怀古”也是震泽八景之一。唐时,今天吴江平望以西至南浔一带还是湖州所辖之地,才有了之后湖州刺史颜真卿偕张志和秋游平望驿之事。

  张志和应该就是在“三江五湖”间做烟波钓徒之际,结交认识了茶圣陆羽。李肇《国史补》记载陆羽“与颜鲁公厚善,及玄真子张志和为友”。陆羽于至德二年(757年)春,来到了太湖之滨的湖州,于上元初结庐于苕溪。陆羽在《自传》里说,“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滨,闭门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宴谈永日,常扁舟往来山寺”,这来往的高士里面应该就有张志和。后来张志和隐居会稽东郭之时,陆羽曾专程前往,造访过张志和。颜《碑》记载:“竟陵子陆羽、校书郎裴修尝诣问有何人往来,答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有何往来?’”诗人旷达潇洒如斯夫,令人感佩!

  在兄长的劝导下,张志和终于在会稽东郭隐居了下来,“闭竹门,十年不出”,过起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

  张志和的大历湖州时光

  颜《碑》记载:“大历九年(774年)秋八月,讯真卿于湖州。”《唐才子书》云:“与陆羽尝为颜平原食客。”叶梦得《石林诗话》亦云:“唐诗僧皎然居湖州妙喜寺……颜鲁公守时,与张志和、陆鸿渐皆为客。”颜真卿为张志和的到来举办了一场规模宏大、有六十多人参加的文士雅集。张志和“性好画山水,皆因酒酣乘兴,击鼓吹笛,或闭目,或背面,舞笔飞墨,应节而成”,颜《碑》记述了他洒脱的绘画表演:“前御史李萼以缣帐请画,俄挥洒,横抪而纤纩霏拂,乱抢而攒毫雷驰。须臾之间,千变万化,蓬壶仿佛而隐见,天水微茫而昭合。观者如堵,轰然愕贻。”皎然的诗作《奉应颜尚书真卿观玄真子置酒张乐,舞<破阵>,画洞庭三山歌》这样形容张志和作画:

  手援毫,足蹈节,披缣洒萎称丽绝。

  石文乱点急管催,云态徐挥慢歌发。

  乐纵酒酣狂更好,攒峰若雨纵横扫。

  尺波澶漫意无涯,片岭皖噌势将倒。

  睁昧方知造境难,象忘神遏非笔端。

  昨日幽奇湖上见,今朝舒卷手中看。

  兴馀轻拂远天色,曾向峰东海边识。

  秋空暮景飒飒容,翻疑是真画不得。

  颜公素高山水意,常恨三山不可至。

  赏君狂画忘远游,不出轩墀坐苍翠。

  显然,这样的文人雅集随着张志和的到来,在湖州时常举办。皎然还写过一篇《乌程李明府水堂观观玄真子置酒张乐,纵笔狂挥,画武城赞》的文章,里面对于张志和作画有过这样的描写:

  乌程鲁邑,异日同风。

  洋洋弦歌,复闻我公。

  玄真跌宕,笔狂神王。

  楚奏铿鍧,吴声浏亮。

  舒缣雪似,颁彩霞状。

  点不误挥,毫无虚放。

  蔼蔼武城,披图可望。

  咫尺之内,天高水清。

  月疑山吐,风恐松声。

  晴雨云住,春冬草荣。

  比公为政,德暖生成。

  盛烈晖晖,双扬厥灵!

  从这里都可以想见张志和作山水画时豪放的姿态。他喜欢在音乐、歌舞、宴饮的环境中作画,他的画是与乐舞同一节奏的。想必,张志和作画时很像一个半醉的酒徒,手舞足蹈,激情洋溢。颠如小儿之状,是内心欢愉的表现,借不来,偷不走,不常有。现场观看者深感震惊,那份工笔带来的意韵,好似高像素的照片,给人一种无与伦比的山水之美。顺便介绍一下,诗题中的李明府是乌程县令李晤,中唐著名诗人李绅的父亲,李绅出生于父亲湖州任上。

  张志和喜欢浮泛于江湖之上,只是“真卿以舴艋既敝,请命更之。答曰:‘傥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野夫之幸矣!’”不久后,这“友谊的小船”就送成了。皎然又写了一首诗,《奉和颜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其中有“刳木新成舴艋舟”。落,就是落至,也就是现代所谓“下水典礼”,颜公不仅为张志和造新船,还为此举行了落至典礼。自此之后,张志和就驾着这一艘小船,“沿溯江湖之上,往来苕霅之间”了,“从水远逝兮任风还,朝五湖兮夕三山。停纶乍入芙蓉浦,击洑时过明月湾”。

  朱关田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也是国内唐代书法史研究者,尤其是颜真卿的研究专家,他所作《颜真卿年谱》认为,著名的《渔歌子》是大历十年(775年),张志和在吴兴与颜真卿等诗友畅游春天苕溪时的唱和。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说:“初颜鲁公典吴兴,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之。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朱景玄,吴郡(今苏州市)人,曾任翰林学士,主要活动于唐宪宗元和至唐文宗大和(806-835年)年间,距离张志和的年代并不遥远。南唐沈汾《续仙传》在《玄真子》篇里记载更为详实,张志和“博学能文,进士擢第。善画,饮酒三斗不醉。守真养气,卧雪不冷,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真卿为湖州刺史日,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唱和二十余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夹词。须臾,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奇绝,踪迹古今无比,而真卿与诸客传习叹伏不已”。南宋湖州藏书家陈振孙,收集张志和的《渔歌》及其有关文献,编成一部《玄真子渔歌碑传集录》,他在《直斋书录解题》中记录道:“玄真子《渔歌》,世止传诵其‘西塞山前’一章而已。余尝得其一时唱和诸贤之辞各五章,及南卓、柳宗元所赋,通为若干章。因以颜鲁公碑述、《唐书》本传,以至近世用其词入乐府者,集为一编,以备吴兴故事。”

  大历十年(775年)秋仲,颜真卿得空偕张志和诸好友至平望驿秋游,留下了一首《登平望桥下作》诗,“登桥试长望,望极与天平”。但也就在这里,“张志和戏水而卒”。颜《碑》关于张志和的死,说得非常含糊。最后只是说:“忽焉去我,思德滋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铭文结句云:“辅明主,斯若人。岂烟波,终此身。”幸而《续仙传》留下了一段记载:“(《渔歌》唱和)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复有云鹤,随覆其上。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今犹有传宝其画在于人间。”

  张志和浮家泛宅,水性应该不错,正如其《渔歌子》词句所云,“舴艋为家西复东”,“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因为观其欣然与潇洒,或许真的是道家所谓“水解”吧。颜真卿说,“忽焉去我,思德滋深,曷以寘怀,寄诸他山之石”,惋惜怀念之情流露无遗,只有写下碑铭,刻石记录朋友短暂的传奇人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城事
   第03版:医卫
   第04版:法治
   第05版:码上湖州
   第06版:文化
   第08版:综合执法365
   第09版:漫评
   第10版:福彩
   第11版:彩票
   第12版:湖州味道
话说西塞山①张志和的湖州行迹(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