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A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出炉

  7月11日我国正式入伏,这意味着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今年三伏有多长?会比前期更热吗?哪里将开启“伏”汤蹈火模式?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王伟跃表示,今年头伏期间,华北平原等地高温将先消减再发展,而南方部分地区将维持大范围高温闷热的天气格局,桑拿天超长待机。天津、河北、山东、河南、新疆、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西、海南等地的部分地区热力值拉满,在部分时段极易出现中暑天气。

  今年头伏期间,比较容易中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一带、江南华南一带以及新疆地区。

  “头伏期间,华北平原高温将经历先消减再发展的过程。”王伟跃表示,7月11日至12日,华北平原高温逐渐被雨水浇灭,14日起这一带高温再发展,且从干热转为闷热。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和北部、河南、陕西关中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2℃,加上湿度较大,不时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现身,较易发生中暑。

  尤其在天津西部、河北中部和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局地最高气温可能超过37℃,白天体感闷热,午后又十分暴晒。同样是炎热,新疆中北部和南疆盆地、吐鲁番盆地一带头伏期间主打干热暴晒,局地最高气温或达40℃,上述地区极易发生中暑。

  “江南、华南等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头伏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大,以闷热天气为主。”王伟跃表示,头伏期间,江南、江淮、华南等地多35℃以上高温天气,高温日数一般有7至9天,上述大部地区都较易出现中暑天气,其中长江中下游、江南大部以及华南中部和东部等地易发生中暑。湖北东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浙江中部和北部、福建西北部、广西西部、海南岛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普遍超过34℃,部分地区有37℃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同时最低气温也多在26℃之上,加上相对湿度较大,极易发生中暑。

  三伏天有30天“普通版”和40天“加长版”。今年是“加长版”三伏天,7月11日入伏,8月19日出伏,这是自2015年以来连续第9年三伏长达40天。

  据中国天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城事
   第A03版:城事
   第A04版:健康
   第A05版:码上
   第A06版:综合执法365
   第A07版:美食
   第A08版:服务
   第A09版:理财
   第A10版:实用
   第A11版:娱乐
   第A12版:博览
全国头伏中暑指数地图出炉
人社部再推四个专场招聘
广告